中山大学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
这项研究对于为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提供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有助于他们从战略角度将绿地建设举措纳入国家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之中,从而减轻全球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疾病和经济负担。
中山大学发表最新Nature Medicine论文
分析结果显示,在最坏的气候变化适应情景下,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升高 4–5℃(SSP5-8.5),与低排放情景(SSP1-2.6)相比,AMR 到 2050 年可能会增加 2.4%。
中山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 FOLFOX-HAIC 疗法可显著促进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三级淋巴结构(TLS)的形成,这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以及无进展生存期延长相关。
中山大学大学发表最新EB病毒方面的Nature论文
该研究提出,R9AP 是 EBV 感染 B 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关键通用受体,可作为预防 EBV 感染的潜在新靶点,为开发高效抗 EBV 疫苗奠定了基础。
京剧登上Cancer Cell封面:来自中山大学马骏院士团队
这项纳武单抗(Nivolumab)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治疗鼻咽癌的多中心 2 期临床试验,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提高无失败生存率(FFS),且具有低毒性以及良好的耐受性,且生活质量相关结果良好。
京剧登上Cancer Cell封面:来自中山大学马骏院士团队
结果表明,纳武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提高无失败生存率(FFS),且具有低毒性以及良好的耐受性,且生活质量相关结果良好。
AD: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中国约60.3%的痴呆症可以预防!
12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合计可解释中国约60.3%的痴呆症病例,占比最大的单一因素为生命早期的受教育程度低,为14.0%,中年时期的风险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合计为8.8%,老年时期的合计为37.5%。
中山大学张锐教授团队开发MIRROR,显著提高RNA编辑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MIRROR gRNA的编辑效率最高可达传统gRNA的5.7倍,在小鼠体内实现了超过80%的编辑效率。
中山大学徐瑞华团队发现肠道共生菌有望攻克实体瘤免疫治疗难题
研究团队聚焦于提高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的临床需求,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筛选并验证了具有免疫增效作用的关键肠道共生菌菲氏阿利斯特菌,系统揭示了其增强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具体机制。
STM:中山大学团队找到肠癌“照妖镜”,首次发现抑制SIRT2可以让肠癌细胞“现身”!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杨孜欢团队首次揭示了去乙酰化酶SIRT2调节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并证实抑制SIRT2活性,有望成为改善免疫治疗对pMMR肠癌疗效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