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个体化医疗领域中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2013第一届数字PCR前沿应用研讨会于2013年8月20日(20日注册)~8月23日在敦煌(敦煌山庄)召开,2013年作为PCR技术诞生30周年,在美丽的敦煌,本次论坛围绕PCR技术以及新一代的微滴式数字PCR在肿瘤标记分子领域的应用展开研讨,海内外知名的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科学家采用大会报告以及专题讨论的形式,结合国际上转化医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命科学的学术盛宴。

2014-09-19 课时:46分钟

张建中:幽门螺杆菌诊断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目前常用的幽门螺杆菌诊断技术(包括有创和无创性体外诊断技术)及根除药物选择相关的抗生素敏感试验和CYP2C19酶多态性检测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对各种相关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进行评述,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2014-09-24 课时:35分钟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研究进展

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为代表的视网膜变性疾病是全球性重要的致盲眼病。临床上,AMD分为渗出性(湿性)和萎缩性(干性)两大类。尽管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对干预湿性AMD有一定效果,但对更为常见的干性AMD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办法,加之眼部的特性,使之成为世界性干细胞应用研究热点。与美国以胚胎干细胞(ESC)进行视网膜前体细胞和视网膜细胞分化获得的供体细胞、日本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为主要供体细胞开展视网膜下腔移植不同,我们研究团队以间充质干细胞(MSC)和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为供体细胞,并利用RCS大鼠这种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模型为工具,进行视网膜下腔移植进行研究。本报告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简要介绍,重点报告我们实验室进来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MSC和ADSC在RCS大鼠的移植后的存活、迁移、整合、分化情况,以及这些干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及其他临床应用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2014-09-25 课时:54分钟

高血压相关miR研究进展

本实验应用miRNA芯片检测了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浆miRNA表达谱,共有18种miRNA表达有差异,其中HCMV编码的miRNA hcmv-miR-UL112在高血压组较健康对照显著高表达(3.78 vs. 1.50,p<0.0001);hcmv-miR-UL112能够通过作用于下游靶基因IRF-1及MICB导致免疫逃逸及血压调节障碍。

2014-09-26 课时:20分钟

王弢: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及产品研究进展

癌症是个慢性病,往往有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发展史,早期癌症隐匿性很强,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仅采用传统的诊断方法很难及时发现,一旦检出,大部分处于中晚期。

癌症基因组学的发展使人类对癌症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知,随之而来的是全新肿瘤标志物的诞生以及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新突破。有了学科发展和技术突破的保障,使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入手进行癌症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个体化用药指导及术后复发监控。

目前已建立了血浆及组织突变检测平台、甲基化检测平台、mRNA表达量检测平台、肿瘤标志物检测平台、免疫功能检测平台、拷贝数变异检测平台等多个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并正在建立二代测序和串联质谱检测平台。

独创了qPCR-MCG、MethyASA-qPCR、preMiD等新型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已有多个产品获得了CFDA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已有多个独家专利的肿瘤标志物产品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且正在开发多个新的候选标志物,这使我们能够建立并实施从肿瘤的超早期筛查直至术后监控的全套肿瘤防治方案。

2015-05-27 课时:43分钟

韩忠朝:围产期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韩忠朝: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

干细胞是一类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人体的发育及发育成熟后组织器官的维护中起重要作用。根据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干细胞可以分成胚胎干细胞、胎体干细胞、围产期干细胞,以及成体干细胞。

围产期干细胞(PSC)又称出生相关组织来源的干细胞,是指人和动物怀孕后伴随胎儿发育产生的胎盘、脐带、脐血和羊水等围产期组织中含有的干细胞,国际学术界简称为围产期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便、无伦理障碍、干细胞数量多、免疫原性低、增殖分化能力强、易于规模化制备等优点。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增殖、免疫调节以及造血支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合适的培养方案,胎盘干细胞可被用于多种疾病损伤的治疗,如辅助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治疗组织损伤等。胎盘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入体内没有成瘤性,也不具备明显的促瘤性。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胎盘干细胞将会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2015-06-16 课时:28分钟

奚廷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兼任亚洲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介入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组织工程分会顾问和干细胞分会委员。

目的:分析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应用及产品研发现况讨论该行业的发展瓶颈及应对策略。 方法: 基于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广泛调研,综合分析其研发、应用现况,对该领域的研究、产品开发、标准制定等现况进行剖析。

结果: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研究、产业转化、临床应用、监管和标准化等领域均已取得长足进步,新方向、新产品、新技术仍在不断涌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生命科学理论的不断完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新方向、新重点仍需进行不断调整以满足临床需求。

同时,政府监管、产品审批、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其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结论:从产业转化可行性而言,脱细胞支架和细胞外基质最有望成为该领域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新增长点。

2015-06-18 课时:23分钟

乐卫东:自噬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乐卫东,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健康所研究员。

我们及他人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聚集能明显促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及大自噬和微自噬两个自噬溶酶体途径(ALP)清除。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神经细胞自噬活性的降低明显干扰蛋白质的降解和细胞器功能,而提高自噬活性有助于清除易聚集的蛋白质并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在神经保护与神经损伤和死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度的自噬活动对神经细胞是有害的,说明自噬的调节在决定神经细胞的命运中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亨廷顿氏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中探讨了自噬的异常作用和机制,发现了一些新的作用靶点和自噬调节剂,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2015-08-14 课时:55分钟

翟光耀:3D打印个性化血管支架的研究进展

开始介绍了PCI技术,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BDS),对比了BDS和DES。提到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Plla的特性。介绍了生物三维打印的技术背景。首次提出可降解雏形(个体化仿生)冠状动脉支架的三维打印。提出3D打印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以及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

2017-06-09 课时:54分钟

翟光耀:3D打印个性化血管支架的研究进展2

开始介绍了PCI技术,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BDS),对比了BDS和DES。提到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Plla的特性。介绍了生物三维打印的技术背景。首次提出可降解雏形(个体化仿生)冠状动脉支架的三维打印。提出3D打印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以及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

2017-06-07 课时:2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