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煜非:从新版ISO标准修订看血糖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王煜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POCT分委会委员、中华糖尿病学会血糖监测学组委员、上海市糖尿病学会委员、上海市糖尿病学会血糖监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内分泌学会基础学组副组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尤其是2型糖尿病)在不断攀升。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准确的血糖检测值可正确指导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用药,饮食和运动,稳定血糖监控,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致死致残,降低社会医疗负担。

血糖仪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是准确血糖监测数据的保障。ISO15197(2003版)是国际上针对血糖监测系统评估和验证的标准,近年来,国际组织对此标准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并于2013年5月15日正式颁布了新标准,过渡期为三年。

新标准大大提高了血糖仪准确性和精确性的要求,对评估方法亦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修订内容主要包括:验证项目定义更清楚,验证标准更严苛,统计方法标准更明确,受试人群分布限制更严格,加大关注清洁消毒过程及临床验证步骤的正确性。不少第三方检测机构研究表明,有一部分血糖仪现有标准也无法全数通过,更难以达到严苛的新标准就。

未来血糖仪的发展趋势是:血糖仪本身技术的突破,具有更好的精准性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其他如采血部位的改变,采血与测定一体化,可重复测试的感应技术,用组织间质或体液作为葡萄糖检测的样本,埋入式针头或感应器,无创伤、无样本、红外测定。另一方面血糖数据的管理,联网及远程数据传输等等。

2015-05-22 课时:39分钟

翟所迪:制定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

翟所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北京大学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中心主任。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临床药学组组长。

2009年美国ASHP(卫生系统药师协会)颁发了美国的万古霉素TDM(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13年日本颁发了日本的万古霉素TDM指南,这两个指南虽然对中国的万古霉素TDM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还是与国内的万古霉素TDM现状有较大的差异,细菌的耐药性不尽相同。

重要的是美国、日本的万古霉素TDM指南的证据系统不是依据目前更规范的GRADE证据系统建立的。我们使用WHO的指南建立方法,首先用DELPHE方法优选了指南推荐意见的16个PICO,针对16个PICO制作了16个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对患者相关的一些推荐意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患者的意愿,我们尊重患者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的选择。万古霉素TDM指南的形成对于指导国内万古霉素TDM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是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的规范,也是循证药学证据应用的高级阶段。

2015-09-08 课时:26分钟

李苏:化疗药物监测与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

李苏,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兼I药理室主任。并任广东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成员等职位。主要研究方向:抗癌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和抗癌药物的TDM。

化学治疗是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化学类抗癌药物由于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毒性大临床给药要求需用对药物、用对时间、用对剂量。治疗药物监测或目标浓度干预的治疗策是通过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根据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生理学模型(PK-PD)或群体药代动力学数据调整后续的给药剂量,此方式已经应用于5-FU、紫杉醇、MTX、泰素帝等临床治疗。但TCI在肿瘤个体化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阻碍包括:

 缺乏浓度(AUC)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的数据
 未建立最大耐受剂量(MTD)与浓度的关系
 联合给药影响疗效和毒性的评估
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 最佳时间点的选择
 取样点和检测时间的不一致
测定大剂量氨甲喋呤给药后MTX浓度不仅可以调整解毒剂的剂量,也能通过计算AUC调整后续MTX剂量,从而减少复发的风险。5-FU不仅可通过测定其代谢酶DPD酶基因多态性进行初始剂量的制定,也能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调整后续给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增加患者依从性;同时通过测定其靶酶TS酶的SNP筛选适合5-FU的患者。紫杉醇通过测定给药后30h的血药浓度,通过高于0.05μM的时间调整给药剂量,从而降低骨髓毒性而不改变疗效。

2015-09-21 课时:31分钟

薛正晟: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人体微生态精准监测与健康管理

介绍了微生物组相关内容,人体微生态,人体微生态组研究,人体微生态检测和健康管理:“量身定制”关键生物标记关联分析。提到了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人体微生态检测,检测主要策略。提到了DNA测序“进化史”及一些测序平台等。

2017-11-28 课时:34分钟

“前沿研究: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快速病原体基因组监测” 空中讲坛

纳米孔测序提供了传染病样本全面、实时的洞察,能立即获得有效控制传染病爆发所需的关键基因组流行病学数据。 7月14日,Oxford Nanopore将举办“前沿研究:利用快速纳米孔测序进行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的网络研讨会。我们邀请到了葡萄牙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的传染病专家们分享他们如何使用纳米孔技术快速监测病原体基因组。

2022-07-21 课时:48分钟

前沿研究: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快速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系列2

纳米孔测序技术可即时获取关键基因组流行病学数据,从病原体鉴定和抗菌素耐药性 (AMR) 分析,到高质量基因组组装和变体鉴定,对传染病样本进行全面、实时洞察,用于有效控制传染病暴发。 7月25日,我们邀请到Oxford Nanopore战略客户经理王海,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BSL-3实验室主任赵嘉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曹佳宝,带来前沿研究:利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快速病原体基因组监测系列2线上讲座。

2022-07-26 课时:5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