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IBM计划出售Watson Health,意欲何为?

  1. IBM

来源:医谷网 2021-02-24 11:11

  近日,据The Street等外媒报道,IBM发布一份报告称,正在考虑出售其无利可图的Watson Health业务。另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该公司考虑此举的原因是该部门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和微软(MSFT)在云计算方面的市场竞争能力,Watson Health业务的年收入约10亿美元,目前却仍未实

 

 

近日,据The Street等外媒报道,IBM发布一份报告称,正在考虑出售其无利可图的Watson Health业务。

另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该公司考虑此举的原因是该部门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和微软(MSFT)在云计算方面的市场竞争能力,Watson Health业务的年收入约10亿美元,目前却仍未实现盈利。

此前,新上任的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发布了全员信,表示IBM将专注于将人工智能和混合云作为未来的关键技术,着手简化公司业务线。

关于这次出售的计划,IBM正在考虑将其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或与空白支票公司合并。

发展回顾

IBM Watson缘起于一档美国节目。2011年,超级计算机在名为《危险边缘》的美国电视智力竞赛节目中赢得了两名顶级选手,其背后真正的高手就是IBM基于语言的计算项目Watson,由此Watson开始被全世界所关注。

2012年3月,IBM与纽约Memorial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计划开发一种商业产品,由IBM沃森支持的临床决策系统——Oncology Expert Advisor(OEA),使用Watson技术分析医学文献,用人工智能帮助医生发掘大量数据背后的价值,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

2014年1月,IBM推出了IBM Watson部门,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云计算的认知计算技术,第二年IBM Watson Health和Watson Health Cloud平台推出,发展迅速。

自设立WatsonHealth后,沃森在医疗领域不断完善战略布局,先后收购了包括Explorys(一家可以查看5000万份美国患者病例的分析公司)和Phytel(提供云计算软件,可以把各种类型的健康数据进行处理,为医生提供数据方面的分析)在内数家医疗数据公司,随后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医疗影像公司MergeHealthcare公司等。

除了收购上述医疗行业公司外,据《财经》杂志报道,Watson Health尝试在14个国家的多个肿瘤治疗中心临床应用,仅中国“一年内将有150家地市级的三级综合医院引进沃森。”

然而,IBM Watson的发展并不如人意。2017年,运营M.D.安德森中心的德克萨斯大学宣布关闭与IBM的合作项目,为合同上最初价值240万美元的项目向IBM支付高达3900万美元的赔款。

据德克萨斯大学的行政系统公布的一份审计结果显示,IBM沃森医疗和MD安德森的合作启动以来,MD安德森已经为此投资超过6200万美元。但是,并没有正规的购买规则被制定出来。报告同时解释道:“这里所述结果不应被解释为对其系统在当前状态的科学基础或能力的意见。”这句话可以被解读为,并不是说沃森的功能不行,而是“太烧钱”。

亦有报道称,Watson仍然无法有效应用于临床,据STAT于2017年9月刊发的一篇深度报道指出,IBM沃森在医疗健康方面遇到的问题,调查发现:Watson似乎并没有达到当初IBM所承诺的效果,Watson还艰难地徘徊在学习区别不同癌症的基础阶段,目前,仅有少数医院采用了这套系统。

2018年,著名科技媒体IEEE Spectrum撰文指出,IBM沃森健康(IBM Watson Health)宣布将裁掉本部门约50%-70%的员工,其裁员原因有三:公司管理混乱,导致竞争激烈和大幅裁员;Watson Health部门无法达到盈利目的;该部门可能不再向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提供商提供产品了。

IBM Watson Health失败原因分析

据IBM Watson健康事业部副总裁Alok Gupta在出席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中介绍道,Watson Health为医疗健康六大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肿瘤基因组学方面,Watson Health致力于帮助客户提供癌症治疗的辅助临床决策与管理,解决方案包括Watson for Oncology、Watson for Genomics、Watson for Clinical Trial Matching等;

在生命科学方面,致力于帮助客户不断进步,通过IBM Clinical Development、Real World Evidence等以更快、更高效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疗法;

在基于价值的医护服务方面,致力于通过风险和人群管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作出更自信的决策,帮助客户管理成本、解决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包括Micromedex、IBM Cost & Care Insights等;

在助力政府管理方面,致力于通过Program Management、Watson Care Management、HHS Analytics等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提升健康和公共事业的价值、降低成本、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有积极意义的影响;

在医疗支付方面,Watson Health致力于通过Flexible Analytics 、Watson Assistant for Health Benefits 助力客户;

在医学影像方面,致力于帮助客户进行医疗影像诊断,从而提升患者服务,包括Watson Imaging Patient Synopsis、Watson Imaging Clinical Review、IBM iConnect Enterprise Archive等。

IBM Watson Health运用AI真能当好医生助理吗?

据STAT报道,“IBM 宣传 Watson for Oncology 最夸张的地方在于,系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海量的数据来产生新的理解和新的功能,就像他们的销售代表所说的“甚至它还可以产生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但是,STAT却发现,系统根本不会创造新的知识,而且其所谓的人工智能也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水平上。”

更严重的是,此前曾STAT报道称,来自IBM的内部公司文件显示,与该公司Watson合作的医学专家在使用该软件时发现了“多个不安全的、错误的治疗建议”。根据STAT的说法,备忘录中的信息对Watson for Onology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并指出该产品提出的“经常性的不准确”的建议,体现了“构建内容和基础技术过程中的严重问题”。

举个例子,一名65岁的男子被诊断为肺癌,且似乎伴随有严重的出血症状,对此,Watson建议他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服用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但是,根据药物警告,这种药物会导致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出血出现,因此不适合有出血症状的人服用。也就是说,Watson给出了不安全的用药建议。

追溯回2017年,百洋与IBM签署了三年独家总代理的全产品线协议,至此IBM沃森基因正式进入中国。当时,百洋智能打算在一年内将Watson for Oncology覆盖150家地市级的三级综合医院,并配备相应的医生培训工程。

据亲自使用过Watson for Oncology的医疗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肿瘤医院院长张晓春在谈及使用Watson for Oncology产品时表示:最大问题是未本土化,具体来讲,是其认知系统里收录的都是国外的肿瘤案例,并未有结合中国实情的病例,这给中国医生的诊疗带来了一定局限性,这也是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此外,针对一些病情比较复杂的肿瘤患者,比如一些经过多线化疗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Watson for Oncology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此外,据《数智物语》报道,2017年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使用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均自费,价格是4500元/例。后来,由于推广后发现医院在没有了解产品时收费很困难,改为了将Watson账号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医院,并不限制使用例数,先让医院和医生熟悉、参考,再探索收费模式。

Dr.2曾在评论文中指出,医疗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医患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当系统过于复杂,近数以万计的开发人员长时间运营时,综合成本居高不下,这样自然带来普适性与可及性的推广难题。所谓最能发挥作用的基层医疗无法使用,只能面向相对少数的大中型医疗机构,无论中美都一样,这样销售成本和运营成本就更高了,边际费用很难分摊,于是只能每个客户收高价,然后恶性循环。

医疗AI未来展望

技术的作用是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Watson“医生”在持续地升级和改进,据介绍。截至到2018年,Watson“医生”新增治疗方案已经覆盖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肝癌、甲状腺、食管癌和子宫内膜癌13个癌种,Watson“医生”学习的论文研究数据中,已经包括香港专家的论文。

虽然IBM Watson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但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将不断加深,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也影响医疗行业发展,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事实上,国内外已经有微软、谷歌、苹果等一些高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医疗保健领域大展拳脚,也已有数十个医学影像AI的产品获得FDA或者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上市。(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