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Mater:科学家有望制造出“免疫特快”,专攻卵巢癌“顽固堡垒”

  1. 肿瘤
  2. 纳米颗粒
  3. 小鼠模型
  4. 白介素-12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1-04 09:52

这项研究代表了癌症治疗的一个新范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而是通过精准控制免疫分子的时空分布,实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

免疫疗法被誉为癌症治疗的革命,让许多晚期癌症患者重获新生;然而,对于卵巢癌(这个被称为“妇癌之王”的疾病)而言,免疫疗法却屡屡受挫,有数据显示,晚期卵巢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30%,多数患者会在化疗后复发。为什么免疫疗法在卵巢癌面前如此无力?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题为“IL-12-releasing nanoparticles for effective immunotherapy of 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更带来了一项突破性解决方案,即他们开发了一种能像“特快专递”一样将免疫刺激分子精准送达肿瘤的新型纳米颗粒。

卵巢癌的“免疫荒漠”:为何刹车失灵,油门也无用?

要理解这一突破,我们首先要明白免疫疗法如何在卵巢癌中“失灵”,大多数肿瘤会分泌抑制免疫细胞的蛋白质,创造一个免疫反应被削弱的环境。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就像是“松开刹车”,让T细胞能重新攻击癌细胞。但对于卵巢癌,问题在于没人踩油门,所以即使松开了刹车,什么也不会发生。这个急需的“油门”就是白介素-12(IL-12),其是一种能超级充电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强效免疫刺激分子。

 “完美快递”的诞生:纳米颗粒的精准投递系统

IL-12虽好,却有个致命缺点,当全身给药时,大剂量IL-12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包括流感样症状、肝毒性,甚至可能致命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案既巧妙又实用,他们设计了一种多层聚合物包被的脂质纳米颗粒,其能够像特快专递一样将IL-12精准投递到卵巢肿瘤。

研究者Pires博士表示,我们用一种更稳定的化学连接物将IL-12锚定在脂质体核心的磷脂头基上,这就确保了IL-12能够在一周内缓慢释放,而不是一次性爆发。更聪明的是,颗粒表面的聚-L-谷氨酸(PLE)涂层能让其特异性地结合卵巢癌细胞表面并在肿瘤结节中快速定位。

 “油门”与“刹车”协同:1+1>2的治疗奇迹

在小鼠实验中,这种精准投递系统展现了惊人效果。当单独使用IL-12纳米颗粒时,约30%的小鼠肿瘤完全消失,肿瘤环境中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然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将纳米颗粒与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时,超过80%的小鼠被治愈,即使是在对免疫疗法或化疗高度抵抗的卵巢癌模型中也如此。

研究者说道,我们看到,即使在五个月后再次给这些治愈的小鼠注射癌细胞,其机体的免疫系统仍能识别并清除这些细胞,这意味着治疗建立了对肿瘤蛋白的免疫记忆。

层层自组装纳米粒子在接触生理体液时会发生动态重组

从实验室到临床:纳米医学的未来前景

这项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科学创新,更在于其临床转化潜力。研究人员已与MIT Deshpande技术创新中心合作,计划成立公司进一步开发这项纳米颗粒技术。在今年早些发表的研究中,Hammond实验室还报告了一种新的制造方法能实现这类纳米颗粒的大规模生产。

对于卵巢癌患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不再需要面对“手术-化疗-复发”的循环,特别是在手术切除可见肿瘤后,使用这种纳米颗粒联合疗法能处理残余病灶,有望建立长期的免疫记忆从而真正防止癌症的复发。

综上,这项研究代表了癌症治疗的一个新范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而是通过精准控制免疫分子的时空分布,实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支持这些聚合物包被纳米颗粒在持续递送IL-12至转移性卵巢癌方面的潜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智能快递系统”将各种治疗分子精准送达需要它们的部位,这不仅是对卵巢癌的治疗突破,更是对整个精准医疗领域的启示。(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Pires, I.S., Covarrubias, G., Gomerdinger, V.F. et al. IL-12-releasing nanoparticles for effective immunotherapy of 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 Nat. Mater. (2025). doi:10.1038/s41563-025-02390-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