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武汉大学田间课题组开发出一种新型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

  1. 新型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2022-03-04 12:52

  近日,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田间课题组在胰岛素口服递送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设计并发展了一种基于耐酸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它可以有效克服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多重屏障,显着提高了胰岛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具有高患病率、残疾率和死亡率

 

 

 

 

近日,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田间课题组在胰岛素口服递送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设计并发展了一种基于耐酸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它可以有效克服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多重屏障,显着提高了胰岛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具有高患病率、残疾率和死亡率,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超过4.7亿,每年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7000多亿美元。其中,I 型糖尿病和部分II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赖于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但长期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注射相比,口服制剂用药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患者依从性,若能实现胰岛素的口服递送,将取得糖尿病治疗的革命性进步。然而,胰岛素、抗体、蛋白等大分子药物在胃肠道中的不稳定性和吸收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口服胰岛素的临床研究与发展。

鉴于此,田间课题组创新性地利用靶向蛋白包被的耐酸性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来实现胰岛素口服递送。金属有机骨架纳米载体的多孔及高度有序结构实现了蛋白质药物的高负载量。同时,耐酸性金属有机骨架不仅可以作为“盔甲”保护负载的蛋白质免受胃酸环境和消化酶的影响,还表现出可控制释放的特性,仅在吸收入体循环后的生理条件下分解并释放胰岛素。更重要的是,金属有机骨架易于修饰的特性使转铁蛋白在纳米粒子表面形成蛋白冠,其能与肠上皮细胞广泛表达的转铁蛋白受体相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跨细胞途径递送胰岛素,成功克服了肠上皮细胞吸收屏障。该团队在患有1型糖尿病的大小鼠模型上验证了金属有机骨架纳米制剂口服递送胰岛素的效能,发现该类制剂能有效的调节血糖水平长达10小时,并成功将胰岛素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9.6%。此外,这类口服纳米递药系统生物相容性良好,制备路线经济便捷,具有进一步临床转化的潜力。

该研究表明,功能性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颗粒可以有效保护蛋白质免受胃环境的影响并克服多重口服屏障,为口服生物大分子递送提供了新策略及理论依据。(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