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全球首例!科学家用“分子剪刀”改写肾脏血型,O 型血患者移植难题迎突破

  1. 抗体
  2. 器官移植
  3. 肾移植
  4. 血型不兼容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0-10 11:30

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人类肾脏血型转换,将A型肾脏转化为通用的O型并成功移植,这项研究为器官移植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曙光。

全球器官移植等待名单上,每 9 分钟就有 1 人因等不到匹配器官离世,而血型不兼容是最棘手的阻碍之一——O 型血患者占等待名单的 50% 以上,却只能接受 O 型器官,等待时间比其他血型患者长 2-4 年,无数人在 “血型壁垒” 前错过生机。

如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团队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实现了全球首例人类肾脏血型转换:将 A 型肾脏用酶 “改造” 成通用 O 型并成功移植,为器官移植带来革命性突破。

传统 ABO 血型不兼容肾移植依赖 “患者去敏化” 方案,通过血浆置换清除患者体内抗 A/B 抗体,再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反应。这种方法不仅费用高昂,还会增加感染风险(因免疫过度抑制)和出血风险(因血浆置换影响凝血功能),且仅适用于活体捐献——毕竟血浆置换需数天准备,遗体捐献器官根本等不起。研究负责人 Stephen Withers 教授形象地比喻:“传统方案像为穿别人的鞋而削掉自己的脚,我们则直接改造‘鞋子’。”

这种 “供体中心” 策略的核心,是两种 2019 年发现的特异性酶——FpGalNAc 脱乙酰酶和 Fp 半乳糖苷酶。它们像精准的 “分子剪刀”,能剪下 A 型血红细胞和器官血管内皮表面特有的 N - 乙酰半乳糖胺(A 抗原),暴露出 O 型血的基底结构(H 抗原),从根源上避免受者抗体攻击。研究团队先在实验室验证:在 4℃低温环境(器官保存常用温度)下,将酶加入改良的肾脏灌注液(KD-40,含葡聚糖 - 40 增强酶活性),仅用 1μg/ml 的酶浓度,30 分钟内就能清除 A 型红细胞 99% 的 A 抗原,且红细胞活性、渗透压耐受性均不受影响;对人类 A 型主动脉组织处理 4 小时,A 抗原清除率达 86.4%,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CD31 表达正常,证明酶仅作用于 A 抗原,不损伤器官结构。

随后,团队在临床常用的低温机械灌注(HMP)系统中测试:对 3 个废弃的 A 型肾脏灌注含酶的 KD-40 溶液 2 小时,A 抗原清除率达 92.8%,H 抗原表达提升 15.3 倍,且肾脏血管完整性完好。为验证安全性,他们用体外 ABO 不兼容移植模型——将改造后的肾脏用高滴度抗 A 抗体的 O 型血浆灌注 4 小时,结果改造后的肾脏始终保持粉红色,无血栓和红细胞淤积;而未改造的 A 型肾脏 5 分钟就开始发黑,4 小时后出现大量微血管血栓。更关键的是,改造组肾脏几乎不结合抗 A 抗体,肾小球和肾小管毛细血管中仅检测到微量抗体沉积,彻底避免了抗体介导的损伤。

基于这些结果,团队开展了首例人体试验:将 1 个废弃的 A 型肾脏用 HMP 系统酶解 2 小时(A 抗原清除率 96.4%),改造成 “通用 O 型肾”,移植给一位脑死亡的 O 型血受者——这位受者抗 A 抗体滴度极高(IgG 1:256、IgM 1:8),按常规移植必然发生超急性排斥。移植后 2 小时,肾脏就恢复粉红色并出现搏动,24 小时内产生 1300ml 尿液,证明功能正常;前 2 天的病理活检显示,无超急性排斥或 T 细胞介导排斥的迹象,肾小球和血管中几乎无抗体和补体沉积,彻底打破了 “不兼容移植必发急性排斥” 的定律。

直到移植后第 3 天,情况出现变化:肾脏中约 47.5% 的 A 抗原开始再生,伴随少量补体 C4d 沉积;第 4 天出现轻度肾小球炎和肾小管毛细血管炎,符合抗体介导排斥(AMR)的早期表现,但 Banff 评分(移植病理评分标准)远低于临床超急性排斥病例——后者常出现大量血栓和出血,而改造肾脏仅见散在红细胞淤积。单细胞测序揭示了一个关键信号:移植后第 7 天,肾脏内皮细胞中耐受相关基因(如抗凋亡基因 HMOX1、补体抑制基因 CD55 和 Clusterin)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器官可能在与免疫系统 “协商” 长期耐受,这在传统不兼容移植中从未观察到。

这项技术的意义远超一次试验:对公平性而言,目前 O 型肾脏因 “通用” 常被优先分配给 A/B 型患者,O 型患者却无选择,而血型转换能让 O 型患者使用 A 型肾脏,打破分配不公;对器官库而言,A 型肾脏占捐献器官的 30% 左右,转换后可使 O 型患者可用器官增加 15-20%,大幅缩短等待时间;对安全性而言,无需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和强效免疫抑制,感染、出血风险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它首次让遗体捐献器官用于血型不兼容移植成为可能——遗体器官取出后需快速移植,酶改造仅需 2 小时,完全适配临床流程。

不过,技术走向临床仍需解决关键挑战:一是 A 抗原再生,目前移植后 2 天就开始出现,团队计划探索 “移植后定期酶输注” 或 “优化酶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二是临床转化,衍生公司 Avivo Biomedical 已获得技术授权,正推进酶制剂的合规性研究,目标 3 年内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三是扩大应用,团队已在 A 型肺脏中实现 80% 的 A 抗原清除,未来有望拓展至心脏、肝脏等器官,甚至改写输血医学——让 A 型血通过酶解变成通用 O 型血。

从实验室里的 “分子剪刀” 到手术室里的移植突破,这项研究证明基础科学能直接改写患者命运。对全球数百万等待器官的人来说,血型或许不再是生死之间的阻碍,而这把 “剪刀”,正剪开一个更公平、更有希望的移植新时代。(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Zeng, J., Ma, M., Tao, Z. et al. Enzyme-converted O kidneys allow ABO-incompatible transplantation without hyperacute rejection in a human decedent model. Nat. Biomed. Eng (2025). doi:10.1038/s41551-025-01513-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