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学家们在胃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来源:本站原创 2020-08-25 08:33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胃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pursuit.unimelb.edu.au【1】Sci Adv: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有望快速锁定胃癌细胞的新技术doi:10.1126/sciadv.aba9628胃癌是全球第三大引发人群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约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而且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胃癌,胃癌患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胃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pursuit.unimelb.edu.au
【1】Sci Adv: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有望快速锁定胃癌细胞的新技术
doi:10.1126/sciadv.aba9628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引发人群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约有超过100万新发病例,而且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胃癌,胃癌患者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研究人员很难对胃癌的腹膜转移进行早期诊断。肿瘤细胞的分离和鉴定对于癌症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癌症患者腹膜灌洗液中癌细胞的含量较低,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缺乏灵敏性,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光学诱导的电动力学(OEK,optically induced electrokinetics)微流体方法,其能用于对胃癌细胞进行无标签的分离和表征分析。首先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种新型基于OEK的微流体芯片来从患者的腹水中分离胃癌细胞,并对其电化学特征进行分析,随后研究者建立了一种细胞聚合模型和细胞膜电容溶液模型。
【2】Nat Genet:揭示EBV通过重编程宿主表观遗传景观促进胃癌新机制
doi:10.1038/s41588-020-0665-7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作为最常见的人类病毒之一,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也称为EB病毒, EBV)与大约8~10%的胃癌有关。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千叶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EBV相关胃癌的新模式,即EBV病毒基因组直接改变宿主的表观遗传景观,促进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参与正常细胞生长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可变为致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发生。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人类基因组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完整集合,表观基因组描述了对基因组的修饰,这些修饰决定了基因在需要的时候和地点是开启还是关闭。与遗传信息不同的是,表观基因组是动态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是动态的;某些外界刺激会引起DNA的异常修饰,进而破坏正常的基因表达,导致癌症的发生。文章中,研究人员对人类细胞的三维基因组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这涉及胃癌细胞系、患者样本、正常胃上皮细胞和EBV相关胃癌。通过结合病毒感染分析,他们发现EBV阳性胃癌特有的异常激活的基因组区域。在体外培养的胃细胞感染EBV的实验中,他们重现了EBV与这些失活的关闭的基因组区域结合并导致它们异常激活的现象。
doi:10.17305/bjbms.2020.4620
尽管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胃癌的诊断和疗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但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除了经典的方法外,科学家们还需要新的生物分子来帮助预测胃癌的预后并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osnian Journa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土耳其非拉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胃癌的新型独立预后指标。研究者表示,P2X7受体是一种特殊的分子,其被认为在炎性事件和癌症进展过程中扮演着多项重要角色,该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其在多种类型癌症中的水平会增加。
此前研究人员发现,P2X7受体或能作为多种恶性肿瘤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比如胰腺癌、结直肠癌和肾脏癌症等,然而最近对癌细胞系进行研究后,科学家们发现,P2X7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减缓肿瘤生长,但目前研究人员并未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来调查P2X7受体对胃癌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效应。
【4】Mol Case Studies:生物信息学手段帮助寻找胃癌药物
doi:10.1101/mcs.a004945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及其同事开发了第一种基于肿瘤细胞RNA测序的个性化胃癌治疗技术。该研究在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发表在Cold Spring Harbor Molecular Case Studies杂志上。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五大肿瘤疾病。很少能够在早期得到诊断,这使治疗变得复杂。目前有几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通常依赖于化学疗法和治疗性抗体。但是,患者的反应通常是不可预测的,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疗法和药物处方。治疗性抗体可以用于治疗胃部复发性肿瘤。它们阻断负责接收促进生长信号的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导致细胞分裂停止并且缩小肿瘤的体积。此外,预防肿瘤血管的生长特别重要,因为它们为肿瘤提供了营养和氧气。拉莫昔单抗是一种治疗性抗体,用于破坏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长。该药物的功效因患者而异。
【5】Nat Commun:揭秘干细胞在致死性胃癌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doi:10.1038/s41467-019-13847-2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常见和致死性胃癌研究中取得了新发现。在美国,胃食管癌(gastroesophageal cancer)的发生率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上升了2.5倍,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所有胃癌患者的数量减少了80%以上;尽管如此,胃癌目前仍然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以及第三大癌症死亡的原因。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胃食管癌鉴别出了一种新型通路,其或有望作为潜在靶点来帮助开发新型疗法;一类名为Lgr5+的干细胞后代或会大量聚集在一起,从而在两种胃部组织相遇处促进癌症的发生。研究者Alexander Nikitin教授说道,在全球水平下,胃鳞状柱状交界处癌(胃食管癌)是一种频发疾病,患者预后状况不佳,因此研究这类癌症形成的机制以及如何治疗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commons.wikipedia.org
【6】Gastroenterology:限制特定细菌感染有助于预防胃癌
doi:10.1053/j.gastro.2019.10.019
最近,在对近40万胃癌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之后,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成功地从胃肠道清除幽门螺杆菌可将胃癌风险降低75%。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特定人群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癌的发病率更高,这表明特定人群可以从更仔细的监测中受益。该研究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
据估计,全球一半的人口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主要患者位于世界东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溃疡和其他胃肠道问题,但在大多数人中不会引起健康问题,因此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研究者表示,非洲裔美国人,亚裔,西班牙裔和拉丁美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患幽门螺杆菌和罹患胃癌的风险明显更高。与普通人群相比,男性,吸烟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较大的人群的风险也更高。
【7】J Gastroenterol:新发现!特殊细胞面具或会将胃癌隐藏起来
doi:10.1007/s00535-019-01596-4
胃癌病灶位点上有一种看似像正常胃粘膜的细胞,其会使得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很难被发现,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广岛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这一层细胞的起源,即其是由癌症组织自身所产生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类生活在人类胃部的细菌,为了在胃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些细菌必须中和胃酸,同时该菌还是诱发胃癌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会通过将毒素样的物质注射到胃粘膜细胞中来引发炎症,这些细胞的破坏和再生常常会导致胃癌的发生。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患者胃癌病灶位点存在一种非常奇怪的细胞层,这种细胞层名为ELA(低度异型性的上皮细胞),其与胃部正常的粘膜细胞相似,而且就像能够隐藏胃癌的面具,截至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种细胞层的起源。研究者Chayama博士说道,我们非常感兴趣研究为何在清除致病菌后胃癌依然会复发,通常利用抗生素就能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是细菌感染常常会在胃部中留下疤痕。
【8】Oncogene:时隔40年! 科学家们阐明幽门螺杆菌引发胃癌的新型分子机制
doi:10.1038/s41388-019-0702-0
1982年,研究人员发现了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的关联,随后科学家们相继开展了对幽门螺杆菌的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引发胃炎外,幽门螺杆菌也是诱发胃溃疡和胃癌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人员清楚阐明了这种细菌和多种胃部疾病的关联,但幽门螺杆菌到底是如何诱发胃部肿瘤的,科学界还存在很多争议。在时隔四十年后的近日,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幽门螺杆菌引发的炎症促进胃部上皮干细胞增殖,进而引发胃部肿瘤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杂志Oncogene上。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他们如何在此前研究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新发现。
研究者Kanae Echizen博士说道,此前我们发现,促进机体炎症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会通过激活NOXO1蛋白的功能来促进胃部肿瘤产生,但我们并不清楚NOXO1如何诱发胃部肿瘤的产生。NOXO1是NOX1复合物的组分,后者能够产生组织损伤性分子—活性氧(ROS),ROS所引发的氧化性应激反应会引发胃部细胞中DNA的突变,从而引发肿瘤形成,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发的炎症也会产生ROS,从而就会增加胃部的氧化性应激反应。
【9】PNAS:特殊药物或能通过诱发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来有效抑制胃癌发生
doi:10.1073/pnas.1814497116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作为一种化疗制剂治疗多种类型的药物或许在治疗胃癌上也表现出了巨大潜力;研究者发现,除了已知能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外,名为DFMO(二氟甲基鸟氨酸)的药物还能直接作用幽门螺杆菌降低其毒力,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原因。
胃癌是引发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本文研究结果支持了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DFMO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幽门螺杆菌会感染一半人群的胃部组织,但仅有大约1%的感染者会发展成胃癌,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治疗感染的方式来预防胃癌发生,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该选择谁来治疗,此外,幽门螺杆菌还会产生一些有益的效果—食管返流疾病,哮喘和其它过敏性疾病更常发生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
【10】Cancer Re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新型的胃癌疗法
doi:10.1158/0008-5472.CAN-18-2095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卡迪夫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胃癌发生的新型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新型胃癌疗法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希望。研究者指出,未来他们或能通过剔除参与干细胞功能的特殊细胞表面受体来阻断胃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研究者Toby Phesse博士表示,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而且患者的治疗选择也非常有限,因此临床上就急需开发出应对胃癌的新型疗法。有些胃癌患者机体中会携带某些基因突变,这些基因主要参与Wnt信号通路的调节(Wnt信号通路与细胞分裂有关),而这些基因突变会驱动癌症的发生和进展。(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盘点!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