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新型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来源:北大 2021-11-23 12:3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课题组在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上发表题为“18F-Boramino Acid PET/CT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Glioma Patients”的研究论文(DOI: doi.org/10.1007/s002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课题组在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上发表题为“18F-Boramino Acid PET/CT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Glioma Patients”的研究论文(DOI: doi.org/10.1007/s00259-021-05212-7),报道了一类新型氨基酸类核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此前,为解决氨基酸类核药物标记困难、肿瘤靶向性不足的难题,刘志博及合作者基于羧基(-COO-)与三氟化硼(-BF3-)的相似性发展了一类新型含硼氨基酸核药物——18F-硼氨酸。经细胞及动物实验证实,18F-硼氨酸经特定氨基酸转运载体进入细胞,在肿瘤内有很高的特异性摄取。在该工作中,刘志博课题组通过与北京协和医院及北大肿瘤医院的合作,推动了18F-硼氨酸的临床研究。如下图所示,18F-硼氨酸在恶性胶质瘤摄取高(SUV=2.8-3.2),在健康脑组织摄取低(SUV=0.1-0.2),相比常规PET分子探针18F-葡萄糖,18F-硼氨酸在脑部肿瘤的诊断上有优势。该杂志同期配发了题为“First-in-human study of an 18F-labeled boramino acid: a new class of PET tracers”的专题评述,认为该工作为核医学提供了一类新型PET影像探针,有望克服传统F-18标记氨基酸探针和葡萄糖探针(18F-FDG)的缺点。评述还指出,18F-硼氨酸的提出为氨基酸类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其在癌症诊断以及诊疗一体硼中子俘获治疗上的临床应用值得期待。(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