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cological Monographs:揭示蜥蜴能量代谢对温度驯化响应的纬度格局与机制

  1. 代谢

来源:动物所 2022-02-15 14:3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适应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孙宝珺等在Ecological Monographs上在线发表题为Higher metabolic plasticity in temperate compared to tropical lizards suggests increased resilience to clima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适应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孙宝珺等在Ecological Monographs上在线发表题为Higher metabolic plasticity in temperate compared to tropical lizards suggests increased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以中国大陆分布的白条草蜥、北草蜥和南草蜥等草蜥属(Takydromus)蜥蜴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器官、线粒体、代谢组和蛋白质组等层次上阐明了草蜥物种能量代谢温度驯化的纬度格局及其机制,并且预测热带外温动物因较低的代谢可塑性而可能受气候变暖的威胁。

生物功能响应温度变异的地理格局,可以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动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气候变异性假说(climate variability hypothesis)预测,由于热带变温动物的温度驯化响应能力有限,它们面对气候变暖的脆弱程度将高于温带的变温动物。然而,如何将群体或物种水平的驯化响应模式与个体水平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联系起来仍是一个挑战。

能量代谢作为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温度驯化响应发生在包括代谢酶、细胞,器官系统到整个有机体等多个生物层次。为阐明不同纬度区域的外温动物面对温度变异时的能量代谢驯化响应格局与机制,研究人员突破了单一层面的传统研究范式,从个体代谢率、组织器官大小、线粒体呼吸、代谢组和蛋白质组等层次研究了能量代谢的温度依赖性及其调控机制,揭示热带物种南草蜥代谢率的温度驯化响应能力远低于温带物种北草蜥和白条草蜥。

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温带草蜥物种采取了不同的代谢调控机制:分布广泛的北草蜥改变了肝脏器官大小,而分布较窄的白条草蜥依赖于线粒体呼吸、代谢酶、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层次的温度驯化调控。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人员预测,温带蜥蜴能量代谢的此种温度响应模式在变温动物中可能普遍适用,缺乏驯化响应能力的热带物种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将更为脆弱,应该受到重点关注和保护。(生物谷 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