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孕期健康相关研究进展一览

  1. 健康
  2. 怀孕
  3. 盘点
  4. 进展

来源:本站原创 2019-10-21 01:07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孕期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BMJ:孕妇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对后代机体健康并无影响DOI:10.1136/bmj.l4151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孕期女性接种2009年流行的H1N1猪流感疫苗或与后代早期健康问题之间并无关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孕期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BMJ:孕妇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对后代机体健康并无影响

DOI:10.1136/bmj.l4151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孕期女性接种2009年流行的H1N1猪流感疫苗或与后代早期健康问题之间并无关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怀孕期间接种流感疫苗对于母亲和后代都是安全的。

在流感大流行和季节性流行期间,孕期及新生儿往往被认为是高风险感染群体,因此许多国家建议所有孕妇都接种流感疫苗,这就能够保护母亲和婴儿免受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实际上,人群中疫苗的接种率较低,人们往往会对疫苗的安全性表示担忧,这是不接种疫苗的一个常见原因,在欧洲和北美尤其如此。尽管有大量研究证据支持流感疫苗接种对新生儿健康的安全性,但却很少有研究评估女性在怀孕期间接种流感疫苗对后代出生后的健康影响。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想通过研究分析了女性孕期接种2009年流行的H1N1流感疫苗与后代出生5年后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利用与健康记录相关的省级出生登记信息,研究人员确定了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再加拿大安大略省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同时对这些婴儿进行追踪(直至其5岁)。

在104,249名儿童中有31,295(30%)名儿童的母亲在孕期进行了疫苗接种,研究者并未在接种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群体中发现其癌症、感染、慢性病、住院或死亡风险的升高;但接种疫苗的母亲所生后代在儿童期出现胃肠道感染的风险略低,同时其患儿童哮喘症的风险略高,但这些关联性相对较小;研究者表示,他们无法排除其它可能性的存在,比如在分析中无法充分解释其它因素的影响。

本文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其无法建立上述关联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研究者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结果并没有变化,且与其它类型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研究结果支持了2009年H1NA流感大流行时期孕妇接种疫苗的安全性这一论断;研究者表示,后期他们还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流感疫苗配方(比如季节性疫苗)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开发更为安全的疫苗至关重要。


2. Diabetes Care:别太天真!饮食和锻炼或许并不能降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DOI: 10.2337/dc19-0418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锻炼和饮食或并不能降低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在女性孕期严格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或会对母亲和胎儿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往往会在孕妇怀孕期间表现出来,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胎儿出生后患者的疾病表现就会消失;据推测,在奥地利及欧洲其它国家中,每7名孕妇中就会有1名孕妇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然而很不幸的是,目前研究人员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可用,因为收集自全国的妇产数据并未得到集中的评价,有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一受影响的女性也都处于肥胖状态。

而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就是孕妇肥胖,肥胖女性被推荐的孕期体重增加范围为5-9斤,但大多数肥胖女性都超过了这个范围,为了深入分析避免肥胖女性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及指示子,研究人员对436名女性的营养生活方式进行了评估,同时阐明了其在肥胖女性患妊娠糖尿病风险上扮演的关键角色。

研究人员所进行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指导肥胖孕妇改变其饮食习惯,并遵守5个生活方式措施,包括减少软饮料的摄入、减少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对照组不改变其饮食习惯,同时第二组孕妇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相应的建议,对照组个体并不进行体育锻炼。

研究者表示,尽管遵循膳食建议的孕妇体重增加幅度较小,但其仍然表现出了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而且其血液中脂肪破碎分解产物的水平较高,比如脂肪酸和酮类等,这或许与碳水化合物摄入水平减少有关,此外,研究者在新生儿的血液中也发现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升高,但在其它研究对象中并未发现上述代谢标志物水平发生改变;研究者指出,增加体育锻炼或许与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一样无法有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研究者发现,营养干预对于母体和婴儿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通过限制肥胖孕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使其体重增加较小的有点似乎会导致其机体中脂肪分解产物水平增加,同时还会将游离脂肪酸释放到母体和胎儿的血液中,其所引发的后果研究者并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研究者Kautzky-Willer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妇分娩后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其还会增加后代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孕期及分娩后指定相应的预防性策略是有效防治女性群体糖尿病流行的重要目标,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许并不适合孕妇。女性怀孕期间理想体重增加的证据尚不明确,特别是肥胖女性,因此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够得出更为坚实的结论。


3. ACER:警惕!孕期适度至重度饮酒或会改变胎儿机体中的基因表达

DOI:10.1111/acer.14148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lcoh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孕期适量至大量饮酒或会改变胎儿机体DNA的表达。

研究者Dipak K. Sarkar教授表示,这项研究中,我们能非常容易地检测到胎儿在产前暴露于酒精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开发早期干预措施来改善其健康。此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大量饮酒或会诱发成年人机体长期的遗传性改变,而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30名孕妇和359名儿童机体中发现了酒精诱导的DNA改变。

研究人员在适度至大量饮酒的孕妇和在胎儿期暴露于酒精的儿童机体中发现了两种基因的变化,即POMC基因和PER2基因,POMC基因能够调节机体的压力反应系统,而PER2基因则能够影响机体的生物钟;女性酗酒指的是每月在至少5次饮酒事件中每次至少喝4杯以上,而适度饮酒则定义为每次饮酒大约只喝3杯。研究者Sarkar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科学家们特殊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胎儿出生前暴露于酒精的风险。

据美国CDC数据显示,胎儿酒精谱系障碍包括身体或智力的残疾以及行为和学习问题等,目前并没有彻底的根治疗法,早期的干预手段往往能够改善儿童的发育,也就是说,女性在怀孕期间并没有已知的安全饮酒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婴儿在子宫内暴露于酒精中或会增加机体皮质醇的水平,而皮质醇是一种潜在有害的压力激素,其能够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并诱发多种健康问题等。


4. J Endocrinol:武汉大学发现怀孕期间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会损害胎儿的肝脏

DOI: https://doi.org/10.1530/JOE-19-0066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怀孕期间摄入过多咖啡因可能会损害胎儿的肝脏发育,增加成年后患肝病的风险。服用咖啡因的怀孕老鼠的后代出生时体重较轻,生长和应激激素水平改变,肝脏发育受损。研究结果表明,摄入相当于2-3杯咖啡的咖啡因可能会改变压力和生长激素水平,从而损害生长发育,增加成年期患肝病的风险。

先前的研究表明,孕妇产前每天摄入300毫克或更多的咖啡因,也就是每天大约2到3杯咖啡,可以降低她们孩子的出生体重。动物研究进一步表明,产前摄入咖啡因可能对肝脏发育有更有害的长期影响,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易感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通常与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使人衰弱的疾病。然而,科学家们对产前接触咖啡因和受损的肝脏发育之间的潜在联系仍然知之甚少。更好地了解咖啡因是如何调节这些影响的,将有助于预防未来人们出现这些健康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武汉大学的Wang Hui教授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低剂量(相当于2-3杯咖啡)和高剂量(相当于6-9杯咖啡)咖啡因对怀孕大鼠肝功能和后代激素水平的影响。暴露于产前咖啡因的后代在出生时肝脏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较低,应激激素皮质类固醇水平较高。然而,出生后的肝脏发育显示出补偿性的"追赶"阶段,其特征是IGF-1水平的增加,这对生长很重要。

参与该研究的Yinxian Wen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前咖啡因会导致母亲体内应激激素活动过量,从而抑制IGF-1在出生前对肝脏发育的影响。然而,代偿机制确实在出生后发生,以加速生长和恢复正常的肝功能,因为IGF-1活性增加,应激激素信号减少。产前摄入咖啡因导致的脂肪肝风险增加,很可能是这种增强的、产后补偿性IGF-1活性的结果。"

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产前摄入咖啡因会降低出生时的体重,并在出生前损害肝脏发育,而且还扩大了我们目前对这些变化背后的激素变化的理解,并提出了未来患肝病风险增加的潜在机制。然而,这些动物的发现需要在人类身上得到证实。

温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产前咖啡因对婴儿没有好处,尽管这些发现还需要在人群中得到证实,但我建议女性在怀孕期间避免摄入咖啡因。"


5. Biol Psychiat:女性孕期压力或会影响婴儿大脑的发育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女性在孕前和孕期的压力或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对251名早产儿进行研究分析了母源性压力与胎儿大脑发育之间的关联,他们发现,产前经历更多压力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大脑中,白质纤维束(钩状束,uncinate fasciculus)的发育会受到明显损伤。

文章中,研究人员让母亲们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她们在压力事件中的经历,涵盖搬家或参加考试等日常压力,到经历丧亲之痛、分居或离婚等严重压力,压力的严重程度根据其所经历的压力及这些压力的严重程度来计算的;这或许与婴儿的大脑发育直接相关,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称之为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的医学成像技术来观察婴儿大脑中白质的结构,此前研究人员认为,白质束与焦虑症发生有关,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往往会出现白质束的改变。

研究者Alexandra Lautarescu说道,在孕期和婴儿出生前经历较大压力的母亲,其所生的婴儿大脑中的白质会发生一定改变。这或许就强调了为孕妇提供支持的重要性,此前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措施或有助于减轻婴儿的不良健康后果,此外,临床医生与孕妇的交谈也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被问及抑郁症状时,很少有人会问及一般的压力和焦虑状况,那些在孕期处理有压力的生活事件的女性或许通常并不会被他们的临床医生所发现。

研究者表示,我们试图强调孕妇在孕期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但这可能会影响其后期的生活,并没有人会询问孕妇的压力,因此孕妇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一些产前服务或许也应该意识到孕妇压力的重要性,同时临床医生也应该有意识地为这些孕妇提供精神上的帮助,从而有效预防婴儿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

有证据表明,如果女性孕期经历了不良的心理健康,这或许会导致婴儿出生后的不良健康结局,比如低出生体重或早产等;而且母亲的心理状况不佳也可能会导致其早期行为发生改变,比如频繁哭泣等等。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深入研究来理解婴儿大脑发育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其后期的健康状况。


6. Science:新研究揭示女性受孕年龄背后的机制

DOI: 10.1126/science.aav7321


最近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些可能影响女性青春期到更年期之间生育能力的机制。这些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发生的染色体错误,这些错误会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

这是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他们对此检查了9至43岁的女性的3000个卵细胞。

我们很久以来就知道人类与许多其他物种相比具有独特的生育曲线。曲线开始于青少年时期,而达到30岁时则开始下降。但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导致这些变化的真正原因。”文章作者,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Eva Hoffmann教授说道。

与男性的生殖细胞形成周期不同,女性从出生开始便拥有一生中所有的卵细胞。但是,这些卵细胞直到月经周期开始时才会接替发育成熟。

当卵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时,一种分子胶将使染色体粘在一起。卵子成熟过程伴随着染色体分裂。“女性年龄越大,胶水过早分解的风险就越大”, Eva Hoffmann说。遗传物质不受调控地分散会导致染色体错误装配的发生,例如,可能导致诸如唐氏,特纳氏综合征的发生,而且可能导致卵子不育。

在未成年女性中,研究人员发现卵子成熟期间染色体错误的发生率也相对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卵子未达到足够的成熟度。

随着女性年龄的成熟,研究人员发现卵子质量也会变得逐渐健康,而染色体错误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女性在20多岁,此后其他类型的染色体错误现象又会开始出现。

科学家还不确定确切地解释为什么人类的生育率仅在一定年龄范围内达到高峰。相比之下,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并没有相同的特征,她们并不存在所谓更年期的现象。

根据Eva Hoffmann的说法,这可能是人类进化形成的机制。首先,这种机制可以保护年轻的女性到身体完全发育之后才能够受孕,因此可以更好地生育。其次,这种机制有可能使年长的妇女在自己的孩子能够生育后代时担当起祖母的新的角色。这一理论在许多研究领域都被称为“祖母假说”。

Eva Hoffmann指出,新结果可用于改善有关生育和流产信息。“流产仍然是一种禁忌,但是有了这样的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证明“流产“也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7. Nat Med:鉴定出与孕妇早产相关的阴道细菌

doi:10.1038/s41591-019-0450-2.


2008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类似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描述生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极其复杂的微生物。六年后,该计划扩展为综合性人类微生物组计划(integrativ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iHMP),目的是了解身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组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各种健康状况(如妊娠或疾病)中发生变化。

如今,一项新的研究将孕妇的阴道微生物组组成与妊娠关联在一起。这项研究包括来自数千份血液样本、活组织样本和微生物拭子样本的数据,这些样本都是长期反复从患者身上采集的。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vaginal microbiome and preterm birth”。

这项新的研究跟踪了与怀孕有关的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别是那些以早产分娩结束的怀孕。

科学家们在照料出生后的早产儿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无法预测早产儿何时可能分娩。

在美国,非洲裔女性比任何其他族裔的女性更有可能过早分娩。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人群中的这个问题,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Greg Buck和他的团队分析了来自1527名参与多组学微生物组研究-怀孕计划(Multi-Omic Microbiome Study-Pregnancy Initiative, MOMS-PI)的妇女的一部分样本。这个怀孕妇女群体的大多数人是非洲裔,最终45名女性早产(定义为妊娠持续时间少于37周)和95名女性足月分娩。

Buck说,“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确定任何微生物特征或多组学特征信息,这些特征将让我们了解如何预测早产风险或者让我们了解细菌[导致早产]的机制。”

Buck团队在这些女性的整个怀孕期间的每次预约中都收集了她们的阴道微生物组样本。他们以身体其他部位作为参照研究了这些样本,同时收集分娩时的脐带血和胎盘组织以及其他微生物样本。

Buck团队鉴定出与早产相关的某些细菌类群:在阴道微生物组中,存在显著低水平的卷曲乳杆菌和更高水平的BVAB1、Sneathia amnii、TM7-H1、一组普氏菌物种和9种其他的细菌类群。Buck说,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信号在怀孕早期时似乎最大,而不是在接近分娩时。之前的研究已表明在怀孕的前三个月,阴道微生物组是非常多样化的,但是在整个妊娠期间,这种多样性会减少,微生物群落变得以乳酸杆菌为主。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潜在早产的迹象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消失。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营养微生物学家David Sela(未参与这项新的研究)将称这项研究是“可扩展的”和“执行得很好”,并补充道,与早产有关的微生物的鉴别可能有朝一日有助于人们开发出干预措施。

然而,Buck和他的同事们迄今为止还没有准备好大胆宣称他们可以预测哪些孕妇会早产。目前还不清楚大规模的iHMP计划的科学研究将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Gregor Reid(未参这项新的研究)说道,“在这些微生物组研究产生可行的结果和得到验证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具有高影响力,还是仅仅是成本高昂的关联研究. . . .我们并不需要仅仅是追踪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需要测试干预措施。”


8. J Nutri:摄入铁或并不会改善女性怀孕的概率

DOI:10.1093/jn/nxz094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摄入铁或许与怀孕并没有一致的关联,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肉类,其对女性成功怀孕所需的时间并没有效应;当处于非血红素铁时,其则主要存在于蔬菜和膳食补充剂中,此时非血红素铁对于那些因月经量过多或有过生育史更容易缺铁的女性则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者Elizabeth Hatch教授说道,对于一般计划怀孕的人群而言,提前服用多种维生素或许是明智的选择,但叶酸的摄入量要高于铁的摄入量;如果你有着让你非常痛苦的月经周期(月经量过大)的话,最好让你的医生替你检查一下机体的铁含量。

文章中,研究者Hatch及其同事对来自两组前瞻性研究中计划怀孕的女性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这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为基于BUSPH的PRESTO研究中的2969名北美女性和Snart Foraeldre研究中的1693名丹麦女性;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参与者每八周完成一次调查问卷,持续一年时间或直到其怀孕,随后研究人员根据调查问卷中参与者关于饮食和膳食补充剂的使用情况来评估参与者血红素铁类和非血红素铁类的摄入状况。

研究者发现,女性摄入血红素铁的水平与其怀孕所需要的周期之间并无关联,然而,摄入过多非血红素铁(通过膳食补充及或食物)却会略微增加有生育史女性怀孕的机会;在PRESTO研究中,非血红素铁的摄入或会略微增加月经量多或月经周期较短的女性受孕的机会。(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