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科研人员通过编码大肠杆菌获取可医用贻贝超级生物胶
据德国生物经济网站(biooekonomie)近日报道,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的研究人员成功获取贻贝足丝粘蛋白,可作为贝类超级生物胶(Muschel-Superkleber)用于伤口和骨折愈合。研究人员发现,贝类动物无论在海底还是在石头、金属或塑料等任何环境或材料表面都能牢固附着的原因是足部能分泌一种具有极强粘附性的蛋白。粘合能力强且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粘合剂非常适用于外科手术
新型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开发方面取得进展
褐藻寡糖是褐藻胶通过一定的裂解反应得到的功能性寡糖,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及降血脂等作用,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动物饲料及植物调节剂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褐藻寡糖的传统制备方式是利用碱液对富含褐藻胶的大型褐藻进行降解,该方法会破坏褐藻中活性成分,同时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媛霞带领的功能糖与天然活性物质研究团队,从海洋
研究揭示胶林复合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林复合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目前关于其构建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方面的研究仍较少,且已有研究多基于单次的表层土壤采样,以致其结论并不一致。因此,亟需开展基于多因素的农林复合系统构建对土壤细菌群落动态响应的相关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组副研究员刘成刚等从时间(季节)和空间(土壤深度)尺度上
《自然》子刊:顾臻团队研发纳米喷胶 有望抑制术后肿瘤复发
今日,《自然》子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线刊登了一项创新抗癌研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华人学者顾臻教授与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癌症免疫治疗策略。通过在肿瘤切除部位喷洒喷雾,快速形成凝胶,并通过包埋其中的纳米颗粒缓释抗体药物,研究人员在动物模型上验证了该种喷剂能靶向手术后的残余癌细胞,显着抑制癌症复发和潜在的转移。对于不少癌症患者来说
Sci Trans Med:新型医用胶有助于治疗恶性肿瘤
2018年2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UNC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发明出一种可植入的胶状支架,该结构能够与化疗-免疫疗法药物相结合,进一步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其运送到肿瘤组织中。目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能够为转移性癌症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这项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文章中作者重点研究了两种癌症:乳腺癌以及黑色素瘤,不过这种手段
Nat Mater:新型“胶贴”能够辅助结肠癌组织的术后清除
最近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款新型的肿瘤治疗设备,这种水溶胶状的胶贴能够同时释放三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特异性打击。
Nat Plants: 橡胶树基因组解析揭示橡胶树产胶生物学新发现
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因其良好的弹性、伸展性、抗撕裂、耐疲劳、耐老化等综合性能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两千多种产胶植物中,巴西橡胶树因其产量高、品质好、易采集和持续生产周期长等原因使之成
Anal Chem:磁共振成像系统助力酶促成胶过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高林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钟凯研究员课题组利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中的9.4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酶促成胶的过程开展研究并取得新进展。
PNAS:英开发仿生超级胶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最近开发出一种仿生超级胶,其超强黏合力无与伦比,能将蛋白质分子黏在一起。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这种胶可以用来“抓住”蛋白质,或者把蛋白质黏在物体表面,甚至用它来组装蛋白质和酶,黏合各种纳米结构。无论是在生物技术还是纳米技术领域,都是一件有用的工具。 “我们希望能像搭积木那样,把蛋白质黏合组装起来。
AEM:潘永信发现淡水环境中合成胶黄铁矿磁小体的趋磁细菌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地磁场磁力线方向运动的微生物,在细胞基因严格调控下矿化合成纳米级(几十到上百纳米)、尺寸均一、化学纯度高、链状排列的磁铁矿(Fe3O4)或胶黄铁矿(Fe3S4)磁小体,是生物地磁学与生物矿化研究的模式微生物。趋磁细菌广泛分布在湖泊、海洋和泻湖等环境中,磁小体不仅是沉积物中磁信号的载体,而且在自然界的铁、硫、碳、氮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