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at:开发出释放强烈紫外光的纳米颗粒 助力医学生物成像技术发展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稀土元素纳米结晶体,其可以将能量聚集在原子中产生强烈的紫外发光现象,利用这种纳米颗粒标记的生物分子或许帮助研究者开发一种新型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细胞的运动和信号。
OPJ:防止皮肤伤害,防紫外线还不够还要防近红外线
尽管现在已有各种防紫外线(UV)材料,比如防晒霜、眼镜、薄膜、遮阳伞和纤维,都可以帮助皮肤挡住UV的照射,但还没有防近红外线(NIR)的材料,人们也没有认识到防护的必要性。NIR可以穿透皮肤和巩膜,影响深
石油“毒素”可渗入皮肤并在紫外灯下发出荧光
在新型紫外线灯的照射下皮肤里面的毒素清晰可见(白色斑点部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受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影响的海滨看上去貌似很干净,但冲浪者基金会早前发布的国家海滩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墨西哥湾泄漏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曾使用Corexit溶剂来帮助分散在深水区的原油。Corexit能与原油混合并转化成焦油,但这次泄露的原油并未像之前期待的那样得到有效降解。
科学家研制新型薄膜 使物体在红外线下隐形
据国外媒体报道,阿诺德-斯瓦辛格的影迷们一定会对科幻电影《铁血战士》记忆犹新,剧中神秘的外星人使用独特涂层可使自己隐形,逐个猎杀敢死队成员。目前,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薄膜材料,在红外光谱下实现隐形效果。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系副教授阿龙-格罗德特斯凯(Alon Gorodetsky)带领一支研究小组,研制一种薄膜材料,可以响应外部信号,改变颜色和反射率。
PNAS:评估紫外线引起的人类皮肤机械损伤
紫外线对DNA损伤、皮肤老化和皮肤癌的效应已经被充分记录下来,但是有害的辐射对皮肤最外层造成的机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被研究。Reinhold Dauskardt及其同事检验了太阳紫外线B(UV-B)辐射对来自22岁到81岁的白人女性尸体的腹部和乳房组织的角质层——表皮的最外层——的影响。
国际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简介
摘要:目前,国际上通常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将其分为单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三类。 (一)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常用的单光束可见分光光度计有721型、722型、723型、724型、727型等。常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751G型、752型、753型、754型、756M型等。
解剖紫外分光光度计自动吸样器附件
摘要:当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大量液体样品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比色皿那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你每更换一个样品测试时均要首先将样品池取出后倒掉前一个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氢气池子,最后重新倒入新的样品再测试。 当样品量较少时,这种传统方法还可行,如果样品量很大时,就倍感麻烦了。
哈希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全新上市
摘要:哈希公司已经研发出最新的实验室测试仪器,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DR6000由德国设计和生产,具有优异的分析精度,实现了结果可靠与高效测量的完美统一。DR6000内置了QA软件以及250多种测试方法和操作步骤指南,是当前市面上最先进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哈希公司已经研发出最新的实验室测试仪器,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耶拿推出新一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摘要:SPECORD 50 PLUS为多个应用带来了解决方案。对于化学、制药、医学、食品质量控制、环境、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无论是常规分析,还是特殊应用,SPECORD? 50 PLUS都能够胜任。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Analytik Jena AG)近日发布一款全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ECORD 50 PLUS,进而扩展了其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产品系列。
Cell:增加睾丸癌风险的遗传突变或可保护个体皮肤免于紫外线损伤
p53结合位点上的一种DNA序列突变,在高加索人中更为流行,而且该突变和睾丸癌风险直接相关,但其却可以保护个体的皮肤免于紫外线伤害。 (Credit: Cell, Zeron-Medina et al) 2013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p53是一种参与癌症的重要蛋白质,其可以结合在DNA上来调节许多基因表达的活性,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