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风毛菊属植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是进化生物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相比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常常具有低温、低氧、土壤贫瘠和紫外线辐射强等极端环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研究植物对高海拔环境适应与进化的天然实验室。青藏高原地区孕育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包含许多极具特色的高山植物类群,其中风毛菊属是该地区高山植物代表性类群之一。风毛菊属隶属菊科,拥有超

2021-09-21

研究揭示气候和土壤调控微生物残体在亚热带森林中的海拔分布格局

 植物来源碳和微生物来源碳的输入与土壤呼吸作用和淋溶导致的碳损失之间的平衡决定着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传统认为,植物的净初级生产是土壤碳积累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也多关注植物来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积累和稳定的贡献,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周转的影响。然而,目前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的海拔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异的关注较少,并且关于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

2021-09-17

黄背栎海拔分布上限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分布界限的形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关注的热点。其中,高山树线(Alpine treeline)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生活型(树木)的分布极限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原因备受关注。与全球其他高山区域树线交错区(Treeline ecotone)主要由落叶和针叶树种构成不同,以壳斗科黄背栎(Quercus pannosa)为代表的常绿硬叶树木是我国青藏高原

2020-12-23

植物调节多种次生代谢物响应海拔梯度变化的研究取得进展

  沿海拔梯度的环境变化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理和生态策略的影响。植物可以通过产生次生代谢物来适应环境压力的变化,由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植物的防御策略,植物在海拔梯度上产生的代谢反应也可能是复杂的,植物如何分配不同的次生代谢物来应对海拔梯度上复杂多变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尚不清楚。因此,了解植物

2020-07-14

昆明动物所等发现藏族人群血红蛋白浓度的海拔拐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实验室与西藏大学、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等开展合作,研究发现了藏族人群血红蛋白浓度的海拔拐点。这是该团队在藏族高原适应机制研究中的又一阶段性成果,首次提出4500米可能是世居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临界海拔,初步回答了藏族人群究竟能适应多高海拔的问题。该研究成果于6月7日在线发表在《美国血液学杂志》上(American Jo

2017-06-19

中国科学家Nature Genetics上发表金丝猴属物种高海拔适应遗传机制研究成果

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属于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包括5个近缘物种:滇金丝猴(R.bieti),怒江金丝猴(R.strykeri ),川金丝猴(R. roxellana)、黔金丝猴(R. brelichia)和越南金丝猴(R. avunculus)。所有物种均被

2016-08-09

海拔地区不会感染寨卡病毒,孕妇去旅游很安全

美国CDC官员称,孕妇没必要避免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旅游,处于高海拔地区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很小。

2016-03-16

袁隆平团队有望在低海拔实现超级稻亩产九百公斤

2011年,袁隆平院士在湖南省隆回县的超级稻百亩试验田实现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突破926.6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今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又有望在洞庭湖低海拔地区实现超级稻大面积亩产超过900公斤。 屈原区属于洞庭湖低海拔地区,由于日夜温差不大,天气炎热,超级稻实现超高产,要比日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高海拔地区难得多。

2015-02-15

PNAS:蜂鸟如何进化出在高海拔飞行

一项研究揭示出了蜂鸟如何进化出了在缺氧的高海拔飞行的能力。

2013-12-03

:成都生物所研究发现推动两栖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候选基因

寻找生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已有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恒温动物,对于变温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还很不清楚。与恒温动物相比,变温动物在生理和行为特征上都有诸多不同,这也暗示了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有独特的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机制。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