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GDSL家族脂酰水解酶MHZ11调控水稻根部乙烯反应机制

乙烯在单子叶作物水稻适应半水生环境以及调控多种农艺性状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课题组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突变体筛选系统,筛选了一系列水稻乙烯反应突变体,命名为猫胡子突变体(mhz)。通过对水稻乙烯突变体的分析,鉴定了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相比保守的组分,发现了乙烯信号途径的新调控组分及与其它激素互作的新机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进一步对一个水稻

2020-03-24

研究揭示OsPID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每株穗数、千粒重等影响。其中每穗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密切相关,因此颖花的发生和发育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在拟南芥中,PINOID (PID)可以通过调控生长素外流载体PIN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来调节生长素的分布(Friml et al., 2004; Lee and Cho, 2006)。AtPI

2020-02-13

赤霉素信号传导新机制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研究获进展

 上世纪60年代,以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使水稻和小麦具有耐高肥、抗倒伏和高产的优良特性,但同时也存在氮肥利用效率低的缺点,其产量增加对化肥的依赖性高。持续大量的氮肥投入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导致环境污染。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农业国家水平。如何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

2020-02-12

袁隆平推出“袁梦计划” 3年种植耐盐碱地水稻20万亩

 “好吃好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3日在三亚端着刚刚出锅的“袁蒙大米”吃了起来,连说多个“好吃”。记者与一众参会嘉宾也品尝了这款耐盐碱地水稻大米,口感获得众人称赞。13日,正在三亚工作的袁隆平,在工作间隙与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推出“袁梦计划”,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此前,袁隆

2020-01-14

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可生态还田的新型“脆秆水稻

 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中科院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一种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试种显示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还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日前通过了专家组审定。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其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但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机械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增

2019-11-25

水稻亚种镉积累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吴跃进团队在水稻籼粳亚种镉积累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为镉污染区选择合适水稻品种和田间管理措施,降低水稻生产镉暴露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在国际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发表。水稻是占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重要的主食,也是重金属镉的主要暴露源,长期接触高浓度镉可能导致多种疾

2019-11-03

研究开发水稻分子育种整合组学知识库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承志研究组开发的分子育种整合组学知识库水稻子库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文章题目为MBKbase for rice: an integrated omics knowledgebase for molecular breeding in rice。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改良的

2019-10-26

研究揭示水稻早熟高产新机制

水稻的生育期是决定品种种植地区与种植季节的重要农艺性状,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一直是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早期阶段,“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即所谓“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现象,是杂交稻品种培育上遇到的重大难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带领的团队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早熟材料“IR9761-19”,通过系选和测配,育成早熟恢复系“测64-7”。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

2019-09-07

研究开发出简单高效鉴定水稻免疫相关的小分泌蛋白质方法

近期,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Yoji Kawano研究组和福建农林大学刘仁义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Identification of endogenous small peptides involved in rice immunity through transcripto

2019-09-08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早熟高产新机制

 水稻如何能既早熟又高产?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一个名为Ef-cd的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产量损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挖掘和利用该基因,将有力促进绿色超级稻品种培育的减肥增效需求。该研究成果27日在线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早期阶段,“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现象是一个重大难题。袁隆平院士团队和谢华安院士团队等经过研究攻关

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