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揭示棉铃虫齿唇姬蜂的性信息素通信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棉铃虫齿唇姬蜂性信息素通信机制,鉴定了寄生蜂的首例性信息素受体,为今后探究寄生蜂类昆虫的信息素通信机制和物种演化打下了基础。

2022-12-02

PLoS Genetics:揭示棉铃虫感受植物苦味物质香豆素的味觉受体

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体内经过复杂的分支代谢途径的产物,一般没有营养价值,但构成不同植物特有的味道,进而在植物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喜好程度取决于次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2022-10-11

PLoS Pathog:揭示棉铃虫病毒抑制宿主黑化反应新机制

 棉铃虫病毒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一种重要生物农药,它能够克服宿主的免疫系统,建立系统感染,最终杀死宿主昆虫。在当前研究中,对棉铃虫病毒克服宿主免疫系统机制了解的缺乏,制约着对其杀虫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黑化反应是昆虫一种独特的天然免疫机制,由丝氨酸蛋白酶级联反应介导对酚氧化酶原的剪切,这个过程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所负调控。以往研究显示,棉铃虫病毒感染全面抑制宿主免疫基因的表达(Xi

2017-12-19

2013年肆虐的棉铃虫继续为害巴西作物

整个巴西的大豆种植户都得到相关部门的提醒,在作物发芽之后不久,需要警惕食叶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侵害作物。棉铃虫胃口很大,能以包括大豆、玉米和棉花在内的超过180种不同的植物品种为食。 自2013年初,在巴伊亚西部首次发现棉铃虫之后,截止目前,在此地区此害虫造成的损失预计已达20亿巴西雷亚尔。由于棉铃虫在巴西刚出现不久,所以巴西现有的登记农药品种都不能控制该害虫。

2015-02-16

PNAS:两个P450酶基因发生重组导致棉铃虫产生抗药性

2012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在全世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昆虫。大约有200种不同的植物物种是这种贪婪性昆虫的潜在食物。这种昆虫攻击非洲、南欧、印度、中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农作物。

2012-11-18

PLoS ONE:王琛柱等棉铃虫烟青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研究组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气味结合蛋白——OBP10。一般认为,这类蛋白在嗅觉感器中发挥作用,用来运输气味分子到嗅觉受体上。但是,研究人员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这种蛋白不仅表达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嗅觉器官(触角)中,而且在雄蛾的精液中也有表达。进一步研究证明,雄蛾可以通过交配将蛋白传递给雌蛾,并最终出现于雌蛾产的受精卵表面。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