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国家基因库深化战略合作

2021年1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深圳国家基因库签署“科研合作及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农业资源的基因组学项目,在农业育种、植物系统发育进化、作物群体遗传学以及关键农艺性状的时空组学研究等方向上开展深化合作、进行协同创新研究及全面开放共享,引领深圳市生命科学领域突破发展。在风景怡人的大鹏半岛,有两所以“基因”为关键词的重要机

2021-01-28

中国农科院将聚焦农业“卡脖子”技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25日说,中国农科院将聚焦未来农业发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焦粮棉油、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当天,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农科院第四次人才工作会上,唐华俊表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然而,我国农业还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动力转换与

2020-11-27

中国农科院生鲜肉品质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肉类加工贮藏流通过程汁液流失、色泽褐变、质构劣化等劣质肉发生率高达8-10%,远高于发达国家,年损失约760万吨肉,超过了我国牛肉年产量,减损保质保鲜一直是我国肉类产业的痛点、难点和研究热点。肉品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十余年的研究发现,调控宰后早期能量代谢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团队率先发现了蛋白质磷酸化负向调控

2020-10-08

中国农科院研发出杂交制种新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新技术,为第三代杂交制种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这是记者9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的。据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传晓介绍,我国玉米年播种面积超过6亿亩,几乎全都是杂交品种,而创制和利用雄性不育系正是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作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蕊发育

2020-07-12

中国农科院研发成功一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一个科研团队日前在农业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上获得新突破。科研人员研发成功一套快速检测系统,5分钟左右即可检出农产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据这项研究的牵头人、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介绍,这一技术集成了免疫检测、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试纸条经微信小程序拍照后上传、后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检测结果即可显示

2020-07-06

中国农科院将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8日表示,中国农科院将突出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性、颠覆性、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使命清单”,组织实施30项左右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农业科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唐华俊在当天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工作会议上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9.2%,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作物基因编辑、

2020-01-09

中国农科院哈兽所首次表达出猪源三型干扰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研究员冯力和刘平黄在猪流行性腹泻抗病毒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团队科研人员首次克隆表达了猪源三型干扰素,可有效抑制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流行性

2017-03-14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发新型玉米分子育种芯片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玉米的用途很广,比如直接食用、饲料用途,工业加工用途等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邹枨副研究员在《molecular breeding》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2017-03-06

生物科技之羽,现代农业之翼——百迈客-辽宁省农科院育种云联合实验室顺利落成

暮春时节,盛京胜景。2016年4月28日,百迈客-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农科院展厅隆重举行。

2016-05-11

陶氏益农与中国农科院携手推进中国水稻技术研发

 陶氏化学公司(纽交所代码:DOW)全资子公司陶氏益农近日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研发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框架,陶氏益农将与中国农科院商讨技术许可事宜,提供EXZACT™精准技术平台及工具包专利许可

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