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湖北工业大学团队发现“癌王”进展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
来源:奇点糕 2025-08-12 09:07
这项研究揭示Wnt/β-catenin通路在无APC突变背景下如何被激活的全新机制,发现靶向STYK1,可以为胰腺癌肿瘤细胞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温”。
Wnt/β-catenin通路,是调控细胞增殖和命运的重要信号通路。而在肿瘤中,Wnt/β-catenin通路失控加速、持续激活,推动肿瘤快速发展。
奇怪的是,在极具侵袭性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Wnt/β-catenin通路负责刹车的APC、β-catenin等关键调控基因却很少出现突变——那么,到底是谁剪断了刹车线?
近日,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的一篇论文给出了答案。湖北工业大学唐景峰团队发现,一种名为STYK1的激酶通过“绑架”β-catenin的天然抑制器GSK3β,使得β-catenin持续活跃,最终加速了胰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还找到了能阻断这一过程的小分子多肽,在动物模型中显著延缓了肿瘤发展,提示STYK1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论文首页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结合多组数据分析发现,STYK1在多种人类肿瘤中普遍高表达,在胰腺癌中尤为显著。
通过分析多个公共数据库、PDAC患者肿瘤样本以及PDAC小鼠模型,研究团队发现STYK1的高表达与TNM分期、肿瘤体积及神经周围侵袭显著相关。其中,神经周围侵袭是PDAC晚期和转移的典型特征,也是一项与肿瘤侵袭性增强和生存率下降密切相关的独立预后指标。生存分析进一步证实,STYK1表达升高预示着患者总生存期缩短。这些临床病理学证据共同支持STYK1是推动PDAC恶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STYK1究竟是如何发力的?
研究者发现,它通过同时结合β-catenin和GSK3β,影响了后者的功能。正常情况下,GSK3β会标记β-catenin进行降解,防止其在细胞内“横冲直撞”。但是,在STYK1的“连拖带拽”下,GSK3β被封存进了名为多泡体(MVBs)的胞内囊泡系统,失去了对β-catenin的管控能力。于是,β-catenin得以积累、进入细胞核并激活一系列促癌基因,包括CyclinD1、C-myc等,推动肿瘤发展。
这一过程中,STYK1的激酶活性至关重要。研究者通过突变实验发现,一旦STYK1的激酶活性失效,这一连串的信号劫持也随之中断。具体来看,STYK1自身在Y191位点的磷酸化,是其被细胞内吞并进入胞内膜系统的关键,而这个过程则依赖于BLK激酶的参与。STYK1的Y191位点磷酸化使其被吞入细胞内膜系统,导致与其结合的GSKβ也被关了进去。
为了验证这一机制的可干预性,研究团队设计了干扰STYK1与GSK3β或β-catenin结合的多肽。这些阻断肽成功破坏了STYK1的“中间人”角色,恢复了GSK3β的功能,抑制了β-catenin活性。在细胞实验中,肿瘤细胞增殖被有效抑制;在小鼠模型中,肿瘤体积减小、纤维化减轻,生存期显著延长,且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STYK1通过激活自噬系统,进一步促进了GSK3β的封存过程,形成了一个协同沉默的机制。这一发现也提示自噬与Wnt/β-catenin信号在肿瘤中的可能交互,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Wnt/β-catenin通路在无APC突变背景下如何被激活的全新机制,发现靶向STYK1,可以为胰腺癌肿瘤细胞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温”,这为PDAC这类药物难啃的癌种提供了潜在的靶点突破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