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华西医院团队发现,吃糖对人体至少有45种害处!
来源:奇点糕 2023-05-05 13:47
他们发现,膳食糖摄入与18种内分泌/代谢结局、10种心血管结局、7种癌症结局和10种其他结局(神经精神、牙科、肝脏、骨科和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有害关联。
吃糖的坏处,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可能说全了。
近日,由华西医院柳良仁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一项重磅研究成果[1]。
他们发现,膳食糖摄入与18种内分泌/代谢结局、10种心血管结局、7种癌症结局和10种其他结局(神经精神、牙科、肝脏、骨科和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有害关联。
基于这项研究,他们建议将每天膳食糖摄入量应减少到25克以下(约6茶匙),并将含糖饮料的消费量限制在每周1份(约200-355毫升)以下,以减少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论文首页截图
近年来,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
大量研究发现,糖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的危险因素。正因为糖存在诸多坏处,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机构都建议,应将糖的消费量减少到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2]。
不过事情好像并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2018年,在中国小学生和初中生中进行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显示,加糖饮料占了在校学生摄入总热量的10-15%[3]。显然,家长和学生都没有重视糖摄入对健康有害这个问题。
鉴于之前的研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全面评估糖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柳良仁团队想做到这一点。
他们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系统到2022年1月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研究,并开展了系统性的分析。
他们一共找到了8601篇独立的研究论文,在匹配纳入排出标准之后,共筛选到了73个荟萃分析,包括67个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和6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随后,他们从观察性研究中提取了74个独立的健康结局,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提取了9个独立的健康结局,累计83个;并将这些健康结局分成了四大类,内分泌/代谢结局、心血管结局、癌症和其他结局。
研究流程图
总的来看,在83个健康结局中,糖摄入与其中45个之间存在有害关联,与4个之间存在有益关联;剩余34个好坏不明确,且都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
咱们先来看吃糖与哪些内分泌/代谢结局之间有害关联。
具体来说包括儿童BMI的变化、体重的变化、体重的变化(一年)、痛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综合征、儿童肥胖、成人肥胖、血清尿酸、2型糖尿病、肝脏脂肪堆积和肌肉脂肪堆积。影响大小如下图所示。
糖摄入与所有内分泌/代谢结局之间的关系
膳食糖摄入与心血管结局之间的有害关联,包括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成人高血压、心肌梗塞、儿童和青少年收缩压变化,以及中风。
糖摄入与所有心血管结局之间的关系
在癌症方面,糖摄入与乳腺癌、乳腺癌死亡率、肝细胞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总体患癌风险和总体癌症死亡率等,存在明显的有害关联。
糖摄入与癌症结局之间的关系
此外,膳食糖消费与全因死亡率、儿童哮喘、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骨矿物质密度、龋齿、牙侵蚀症、抑郁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细胞内脂质之间存在有害关联。
糖摄入与其他结局之间的关系
那四个有利关联是什么呢?
它们分别是:胶质瘤(含糖饮料)、总胆固醇(含糖饮料)、2型糖尿病(蔗糖)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蔗糖)。不过,这些有利的关联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因此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应谨慎。
至于这个研究为何发现以上糖摄入与以上四个健康结局之间存在有利关系,柳良仁团队也有相应的解释:对于胶质瘤风险的降低,这方面的证据仅来自两项队列研究,可能是数据不足带来的偏差;高糖饮料消费与总胆固醇浓度降低有关,可能是因为混杂了其他的因素;至于蔗糖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的有利关联,可能是因为日常蔗糖摄入主要来自谷物和谷物制品、水果和水果制品以及乳制品等,而不是来自加糖饮料,这些主要的蔗糖来源已经显示出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有益关联[4,5]。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柳良仁和他的同事认为:大量的膳食糖摄入,尤其是果糖的摄入,与大量的健康结局之间存在有害的联系。膳食糖摄入与体重变化(含糖饮料)、异位脂肪堆积(添加糖)、儿童肥胖(含糖饮料)、冠心病(含糖饮料)和抑郁症(含糖饮料)之间的有害联系相对更可靠。膳食糖摄入与癌症之间的关联证据仍然有限,但值得进一步研究。
最后,结合WHO等机构的推荐,柳良仁团队也给出了膳食糖摄入的合适量。他们还指出,为了改变糖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消费模式,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将公共卫生教育和政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Huang Y, Chen Z, Chen B, et al. Dietary sugar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 BMJ. 2023;381:e071609. Published 2023 Apr 5. doi:10.1136/bmj-2022-071609
[2].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3].Qin Z, Xu F, Ye Q,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school students' hypertension in urban areas of Nanjing, China. J Hum Hypertens. 2018;32(6):392-396. doi:10.1038/s41371-018-0030-9
[4].Tsilas CS, de Souza RJ, Mejia SB, et al. Relation of total sugars, fructose and sucrose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CMAJ. 2017;189(20):E711-E720. doi:10.1503/cmaj.160706
[5].Khan TA, Tayyiba M, Agarwal A, et al. Relation of Total Sugars, Sucrose, Fructose, and Added Sugars With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Mayo Clin Proc. 2019;94(12):2399-2414. doi:10.1016/j.mayocp.2019.05.03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