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启明创投梁颕宇:2023年创新药投资,重点是挖掘 “真创新”

来源:医药魔方 2023-04-10 10:42

2022年,国内创新药投资褪去火热之势,进入“冷静期”,全年不管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大幅缩水。有投资人调侃,很多同行在去年直接选择“躺平”。

2022年,国内创新药投资褪去火热之势,进入“冷静期”,全年不管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大幅缩水。有投资人调侃,很多同行在去年直接选择“躺平”。

 

2023年以来,创新药投资有上升之势吗?今年哪些细分技术赛道是投资的机会点?今年创新药投资会有怎样的新趋势?在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经历了一轮颠覆后,Biotech公司如何应对融资难度升级的问题?

 

图片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

 

3月29日,在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媒体采访期间,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创新投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就以上问题分享了她的观点。

 

梁颕宇表示,经过2022年的回调,国内创新药产业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关键发展期,产业开始从规模化向提质增效演进。

 

从融资势头来看,目前的观察显示,2023年创新药行业的投融资开始稳健增长。在这样的整体趋势下,启明创投在2023年会更关注解决临床刚需的产品,看好针对重大疾病能够寻找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公司,无论是靶点的差异化、技术平台的差异化,还是适应症的差异化。

 

同时,医疗健康创新和其他科技领域的跨界协同合作也会是启明创投关注的方向,例如生成式AI与医疗健康行业的结合,会关注这类技术在药物靶点发现、医疗辅助诊断等方面带来的改变;同时,启明创投还将关注半导体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碰撞(如半导体技术合成DNA)以及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等。

 

投早、投小、投“真创新”

 

从投资阶段来看,2023年以来,创新药领域的投资在往前移。很多投资机构都愿意投早、投小、投“真创新”,以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的早期项目受到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关注。

 

据梁颕宇介绍,启明创投从第一只基金起,就在关注早期的优秀公司,很多项目都是最早的投资方,在公司只有CEO一个人,或者是一两位创始人的时候,启明创投就已经开始接触了。过去十几年来,启明创投始终保持了对早期项目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更好地帮助早期项目成长,过去一年,启明创投进一步加强了投后服务的力度,2022年招聘的31位全职员工中,只有8位是加入到投资团队,其他人员都配置到了投后团队,希望在整体策略、研发策略、研究支持、临床申报、临床试验开展、市场拓展、品牌建设、人才招聘、财务税务、法律支持等方面给到企业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切实的帮助。

 

同时,启明创投也一直在搭建自己的“投资生态”,投资了某一家企业之后,会围绕这家企业,不断再找到新的投资标的,目前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近200家企业涉及医疗健康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我们作为创新的连接者,也会发挥自身的资源整合作用,不仅帮助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各种各样的合作机会。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对于早期企业来说,这可能比’投钱’更具有价值和意义。“梁颕宇进一步解释说。

 

投资变谨慎,Biotech融资难度升级

 

对于以Biotech公司为代表的医药企业接下来如何才能做好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准备,梁颕宇指出,虽然2022年创新药领域整体投资节奏放缓,但并非市场没钱了,其实市场里的资金还是非常充沛的,只是很多投资机构是持币观望的状态,投资决策会变得更为谨慎。伴随市场的回调,2023年以来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出手的节奏都有所增强,但投资机构对企业模式的可行性、产品竞争的壁垒、未来盈利的确定性会提出更高要求和预期。

 

所以想要在当下获得融资的公司,需要检视企业内在的经营和价值,思考如何用技术解决未被满足临床的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有收入的企业,建议加大研发和人才储备,在核心范围内做更多、更好地探索;同时,打开国际的视野,加强国际化布局,为企业长期的发展蓄积力量。

 

采访的最后,对于在投入大、风险高的创新药行业,Biotech公司应该如何进行更好的风险把控?梁颕宇也给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要寻找到最具价值的Pipeline。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管线过多、过长会造成资金和精力的分散,建议把重复性高、创新性低的Pipeline砍掉,将手中资源进行盘整和高效配置,真正去推动最有市场价值、最重要、患者最急需的产品管线。

 

第二,要灵活利用创新药产业的成熟资源、降本增效。在国内做创新药,并非所有环节都要亲力亲为,要善于在产业链上下游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如CDMO公司),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加速自己的研发进程,加速Pipeline的商业化进程,最终用实现商业化的Pipeline产生的现金流,来回馈公司的进一步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