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吃主食却爱喝小甜水、奶茶?得不偿失!13万人研究:多吃碳水化合物与较低痛风风险相关,但游离糖(饮料、甜点等)是例外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2-02 11:30

本研究揭示了膳食碳水化合物与痛风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总碳水化合物、非游离糖、淀粉和纤维的高摄入量与较低的痛风风险显著相关,而较高的游离糖摄入量则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正值春节,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各种美食佳肴纷纷登场,让人每逢佳节胖三斤。但是,这个时候对痛风患者或尿酸高的人群来说就不那么友好了。

甜甜的奶茶饮料摆在面前,喝不喝呢?能量满满的碳水炸弹发出试吃申请,到底吃不吃呢?

可能你会这么想:我要减肥,主食就不吃了,但喝点饮料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米饭等传统主食被列为了“禁食榜”,而节省下来的热量则用来享受一杯奶茶或甜饮。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无害……

近日,nutrients杂志发表了研究成果,该研究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完成,深入探讨了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痛风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遗传易感性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作用以及生物标志物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较低的痛风风险显著相关,特别是非游离糖、淀粉和纤维等成分;相反,较高的游离糖(如软饮料、糖果、蛋糕和甜点等)摄入量则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图片

首先,简要地介绍一下游离糖与非游离糖:

游离糖指的是所有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以及蜂蜜、糖浆和不加糖的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当水果被榨汁时,原本包裹在细胞壁内的糖分被释放出来,这些糖分不再受到植物细胞壁的保护,而是以自由状态存在于果汁中。这样的糖分子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这与摄入添加糖的效果类似。因此,即便这些糖是天然存在于水果中的,在榨汁后它们被视为游离糖)。

而非游离糖则是指那些自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分,比如水果、蔬菜和乳制品中的糖。相比之下,游离糖更多地与加工食品和饮料相关联,通常被认为对健康的影响更为负面,尤其是在过量摄入的情况下。

实验设计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设定了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了187,387名参与者。其中,有131,493名参与者的数据可用于探究膳食碳水化合物与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中位数为11.69年的随访,研究期间共记录到2,548例新发痛风病例。

通过将参与者的膳食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按四分位数划分,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摄入最高水平总碳水化合物的参与者,相较于摄入最低水平的群体,往往具有较低的家庭收入、不饮酒的习惯、更高的能量摄入以及更活跃的生活方式特征。此外,研究还指出,总碳水化合物与总糖或总淀粉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低游离糖摄入=低痛风风险

对参与者摄入的膳食碳水化合物进行能量调整后,研究者发现,膳食碳水化合物与痛风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果显示,与能量调整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低(Q1)的参与者相比,能量调整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高(Q4)的参与者摄入的膳食碳水化合物与痛风风险之间的比值为:总碳水化合物0.67,总糖0.89,游离糖1.15,非游离糖0.70,总淀粉0.70,精制谷物淀粉0.85,全麦淀粉0.73,纤维0.72。且在进行敏感性分析后,这些结果依然具有统计学差异。

这些结果表明,增加总碳水化合物、非游离糖、总淀粉、全麦淀粉以及纤维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痛风的风险。但相反,较高的游离糖摄入量则会提高痛风的风险。

图片

表1:膳食碳水化合物与痛风风险之间关联的风险比

相关性分析发现总碳水化合物、总糖、非游离糖和纤维摄入量与痛风风险呈非线性相关。此外,研究人员还调查了膳食碳水化合物与痛风风险之间的关联在由年龄、性别和BMI定义的各个亚组中是否一致。他们发现,BMI会改变总碳水化合物、非游离糖摄入量和总淀粉与痛风风险的关系。

具体而言:BMI越高,这些摄入量对痛风风险的影响越小。也就是说,在较低BMI的人群中,较高的总碳水化合物、非游离糖和总淀粉摄入量显示出更强的保护作用,即这些成分对降低痛风风险的效果更为显著。然而,在较高BMI的人群中,这种保护作用就减弱了。

图片

图1:能量调整后的总碳水化合物(A)、总糖(B)、游离糖(C)、非游离糖(D)、总淀粉(E)、精制谷物淀粉(F)、全麦淀粉(G)和纤维(H)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与痛风风险关联

总碳水化合物摄入低+痛风遗传风险高=痛风风险升升升!

这项研究分析发现痛风遗传风险评分(GRS)与痛风风险呈正相关。与遗传风险高和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的参与者相比,遗传风险低且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总糖、非游离糖、总淀粉、精制谷物淀粉、全麦淀粉和纤维摄入量高)的参与者痛风风险最低。与低遗传风险和低膳食游离糖摄入量的参与者相比,高遗传风险和高游离糖摄入量的参与者患痛风的风险最高。

这一结果表明,除了碳水摄以及游离糖摄入量外,遗传因素在痛风风险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图片

图2:膳食碳水化合物和遗传风险评分对痛风风险的联合影响

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了膳食碳水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以及生物标志物和痛风风险之间的关联。22个生物标志物最终被纳入中介分析,其中,18个(81.8%)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中介效应,11个(50.0%)在Bonferroni校正后仍表现出显着的中介作用。血清尿酸盐(SUA)被确定为总碳水化合物、不同类型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来源的主要中介,表明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介导了碳水化合物摄入与痛风风险之间的关联。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膳食碳水化合物与痛风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总碳水化合物、非游离糖、淀粉和纤维的高摄入量与较低的痛风风险显著相关,而较高的游离糖摄入量则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这样看来,为了吃甜点、喝饮料、奶茶而不吃米饭等主食,多少是有点得不偿失了。虽然减少主食摄入是可以形成热量缺口,但转而替换的小甜水中含有的游离糖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风险!因此下次,还是选择吃那朴实无华但健康的主食吧~

参考文献:

Hua B, Dong Z, Yang Y,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Gout Risk: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K. Nutrients. 2024;16(17):2883. Published 2024 Aug 28. doi:10.3390/nu1617288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