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天津医科大学团队揭秘促癌巨噬细胞为T细胞布下的“天罗地网”!
来源:奇点糕 2024-04-27 11:11
该研究发现了TAMs的一种空间结构—MCTC,MCTC的出现与患者预后和ICI治疗效果更差有关,进一步研究团队确定了其驱动肝癌进展和免疫耐受的机制,为提高肝癌ICI的疗效提供了新的见解。
近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津浦/李祥春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1]。他们在肝癌的肿瘤微环境中发现了TAMs的一种独特空间结构,即巨噬细胞包被肿瘤簇(macrophage-coated tumor cluster,MCTC),MCTC的出现与肝癌患者预后更差有关。
机制上,研究团队发现,TAMs相关凝集素Mac-2结合蛋白(M2BP)会诱导MCTC形成,MCTC通过将T细胞困在自身周围,实现局部免疫剥夺,利用Mac-2拮抗剂可阻止MCTC形成,恢复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浸润,提高ICI的治疗效果。
这么说吧,MCTC就相当于肿瘤给自己编织的一个巨大的“结界网”,把T细胞困在了网外。有了这个网,T细胞整个处于看得见,但却够不着肿瘤细胞的状态。T细胞的心有余力不足,加速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以及对ICI治疗的耐药。
为了深入探讨肿瘤组织中TAMs对肝癌患者的影响,研究团队利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癌症研究所(TJMUCH)队列I的133个肝癌组织样本,开发了一个可以定位TAMs空间结构的系统。
最终,研究团队分辨出了4种不同空间定位模式的TAMs,其中有一种大量萦绕在肿瘤细胞周围的TAMs(TAMs-HS),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最差显著相关(p<0.05)。根据全玻片成像,研究团队将TAMs-HS命名为巨噬细胞包被肿瘤簇(MTCT)。
4号就是MCTC
随后,研究团队在3个内部队列(TJMUCH队列I/II/III)和两个外部队列(Xinchao and Yaxiang)的572个肝癌组织样本中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样本中都存在MCTC。
多变量分析显示,MCTC阳性与患者预后更差显著相关,MCTC阳性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MCTC阳性与更大的肿瘤,增加的微血管浸润以及更差的BCLC分期有关。此外,MCTC阳性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也要显著高于MCTC阴性的患者。以上研究说明,MCTC的存在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接下来,研究团队还评估了MCTC阳性对ICI治疗的影响。28例接受ICI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显示(TJMUCH队列IV),MCTC阴性和MCTC阳性患者之间的客观缓解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 28.57% vs. 76.19%),提示MCTC阳性患者对ICI治疗耐药。
通过利用NanoString的GeoMx数字空间分析仪等多种方法观察MCTC阳性与MCTC阴性样本中免疫细胞表达的差异,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们发现,与MCTC阴性样本不同,MCTC阳性样本中免疫活性细胞(如CD8阳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但奇怪的是,这些T细胞都聚集在MCTC周围,像是被无形的网隔离了一样,无法到达肿瘤周围。
也就是说,尽管免疫学上,MCTC阳性肿瘤样本特征属于热肿瘤,但是这些厉害的免疫细胞就是无法穿透MCTC网,数量再多也是无济于事。
接下来,利用单细胞RNA测序,研究团队发现,MCTC中的巨噬细胞主要表现出明显的与脂质代谢、免疫调节和促血管生成相关的表型和特征。这些表型和特征不仅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物质基础,还促进了肿瘤的免疫逃逸,整体上使肿瘤微环境呈现一个免疫抑制的状态。
机制上,研究团队发现,TAMs相关凝集素Mac-2结合蛋白(M2BP)会诱导MCTC形成,进一步MCTC通过将T细胞困在自身周围,实现局部免疫剥夺,而Mac-2拮抗剂GB1107可有效抑制这一过程。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GB1107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可显著提高抗PD-1抗体的疗效,不仅阻止了MCTC的形成,还恢复了T细胞瘤内浸润,抑制了小鼠肝癌的生长和转移。
研究机制图
总之,该研究发现了TAMs的一种空间结构—MCTC,MCTC的出现与患者预后和ICI治疗效果更差有关,进一步研究团队确定了其驱动肝癌进展和免疫耐受的机制,为提高肝癌ICI的疗效提供了新的见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