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顾晓松/吴俊华/江春平团队开发溶瘤病毒水凝胶系统,防止肿瘤复发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0-14 10:20
该研究验证了 adv@Nap 凝胶即时原位治疗抑制术后肿瘤复发的能力。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对于有机会进行手术的患者来说,切除肿瘤病灶通常是首选。然而,对于已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后复发(包括原位复发和转移性复发)是需要解决的最大挑战之一。此外,复发时间不确定,有些转移性复发可能在手术后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出现。伤口愈合过程及相关的炎症也可能导致术后肿瘤复发。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化疗和放疗来控制术后复发。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往往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控制术后肿瘤复发。
2025 年 10 月 3 日,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顾晓松院士、吴俊华教授、江春平教授等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In situ extended immune activation instantly after tumor resection by oncolytic virus controls postoperative tumor recurren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能够持续释放溶瘤病毒的稳定水凝胶系统——adv@Nap gel,肿瘤切除手术后,立即使用该系统进行原位治疗,可控制肿瘤复发,此外,该研究还表明,这一策略对多种溶瘤病毒类型(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具有广泛适用性。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疗法是癌症免疫疗法的一个有前景的分支,它利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病毒,这些病毒能选择性地在癌组织中复制并将其破坏,同时不会损害正常组织。
除了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的溶瘤作用外,溶瘤病毒还能够诱导全身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这增加了肿瘤对其他治疗方式的敏感性,从而为协同抗癌策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机会。
在所有类型的溶瘤病毒中,腺病毒(Ad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痘苗病毒(VV)是过去十年里临床试验中常见的三种溶瘤病毒。令人欣喜的是,具有新型药物递送特性的生物材料极大地推动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近年来,作为多功能生物材料,水凝胶在药物递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水凝胶具有生物降解性以及能在体内稳定存在一段时间的能力,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免疫调节。总的来说,水凝胶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诸多启示。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能够延长 V 型溶瘤腺病毒释放的超分子水凝胶,并通过实验证实了水凝胶的稳定性。在肿瘤切除后,立即使用负载溶瘤腺病毒的水凝胶(adv@Nap gel)进行原位治疗,可有效激活 I 型干扰素通路,诱导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控制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并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该研究验证了 adv@Nap 凝胶即时原位治疗抑制术后肿瘤复发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负载在 Nap 水凝胶中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或痘苗病毒同样能够控制术后肿瘤复发。因此,负载溶瘤病毒的水凝胶通过诱导持续性免疫激活,为持续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范式,而在手术期间启动的原位持续免疫激活可能成为一个重要且普适的治疗策略。
该研究的关键创新与意义:
1、局部缓释系统优势:水凝胶提供持续性释放溶瘤病毒,延长局部免疫激活窗口,避免重复给药,符合术后伤口愈合的长期免疫调控需求。
2、免疫机制协同作用:溶瘤病毒直接裂解肿瘤细胞并释放肿瘤抗原,同时激活 I 型干扰素通路,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和 T 细胞应答,将免疫“冷肿瘤”肿瘤转化为“热肿瘤”。
3、多病毒平台普适性:该研究证明,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痘苗病毒均可通过此水凝胶系统实现疗效,提示该策略适用于多种溶瘤病毒类型。
4、临床转化潜力:结合手术中即时原位应用,可同步解决微残留病灶和免疫抑制微环境问题,为降低肿瘤复发提供一种低毒、高效的联合治疗思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