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重大里程碑!AR1001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来源:医药魔方 2025-01-03 14:50

“一项评价AR1001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受试者持续52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已于2024年12月19日完成中国首例患者给药。

近日,韩国AriBio CO.,Ltd(AriBio)公司和纽科智联(上海)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宣布,由双方在中国共同发起的“一项评价AR1001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受试者持续52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方案编号:AR1001-ADP3-US01)已于2024年12月19日完成中国首例患者给药。该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在美国、英国、欧洲、中国和韩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开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神经内科唐毅教授担任全球联合主要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作为中国的组长单位,近三十家中国头部医院参加本研究。

关于AR1001和III期临床研究

AR1001已获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研究,是用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进程的小分子口服药物,具有强效、高选择性抑制磷酸二酯酶-5(PDE-5)的作用。AR10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和良好的血脑屏障透过性。临床前研究显示AR1001可以清除AD相关的淀粉样斑块并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同时抑制炎性反应,并提供神经保护作用。在美国完成的II期AD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R1001口服片剂(30mg)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有望为早期AD人群(包括AD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轻度痴呆)提供治疗获益。

AR1001 III期临床试验计划入组1150名患者,跨越全球近200个研究中心,AR1001是阿尔茨海默病疾病领域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治疗药物之一。截止目前,AR1001在全球III期入组已完成过半。

唐毅教授介绍:“AD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老年疾病。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病理研究的迅速发展,AD的治疗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曙光。AR1001作为一款安全性优良的口服多机制小分子药物,有望为AD的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期待其临床效果能尽快得到验证,早日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尽早服务广大AD患者。”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 - 80%(阿尔茨海默协会,2020)。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数据显示,中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AD痴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迫切需要能够预防和延缓AD进展的治疗方法。相对于有限的对症治疗,真正有效和持久的AD治疗需要针对基础疾病机制和分子病理学的疾病修饰干预(Siemers et al., 2016),而且,治疗效果与在认知症状出现之前针对AD的早期干预以及预防对大脑不可修复的损伤密切相关。

目前在美国和中国已上市的AD治疗药物多为对症治疗,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用于治疗AD的认知和行为症状,尤其是轻度和中度AD患者。已批准的谷氨酸调节因子,如Namenda®(美金刚)可用于提高记忆、注意力、判断力、表达能力以及执行简单任务的能力(阿尔茨海默协会,2021)。然而,该药物对中度/重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效果,而对轻度AD患者效果甚微(Prickaerts et al., 2017)。

近年来,各国监管部门大力支持AD药物的临床开发,以期改善多年来AD患者缺乏治疗手段的局面。阿杜卡奴单抗(Aducanumab)于2021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加速途径获批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轻度痴呆患者。该药在关键性研究的受试者中观察到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总评分(CDR-SB)终点出现了一定获益,但在常见不良事件如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方面存在安全性问题,包括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水肿 (ARIA-E),可在MRI上观察到脑水肿或脑沟积液,以及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血铁黄素沉积 (ARIA-H),包括微出血和浅表铁沉积。最近,仑卡奈单抗和多奈单抗分别于2023年7月和2024年7月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上市,于2024年1月和2024年12月获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全批准上市,但仍有一些局限。

AD药物的开发难度使疾病领域内依然有大量医疗需求未被满足,近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疾病机理的更多研究认知和对不同药物靶点的更多元研究使得AD药物的开发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更多样化的机制和路径寻找更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案。据公开资料,截至2024年12月,全球范围共计近20款AD药物正处于临床III期的关键开发阶段。这些药物靶点和涉及的病理机制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趋势,研发焦点除了专注对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外,也逐渐转向能够缓解疾病发展进程的药物,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