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Communications :CRISPR基因编辑会导致可遗传的基因组结构突变

  1. CRISPR基因编辑

来源:生物世界 2022-02-09 08:33

  CRISPR-Cas9是对微生物、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组进行修饰的强有力工具。在医疗保健领域,CRISPR-Cas9基因编辑为治愈遗传病、癌症,乃至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但这一切的前提是DNA被正确的修饰,而没有产生意外的变化。在进行CRISPR基因编辑时,脱靶性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可能会破坏其他功能基因从而带

 

 

 

CRISPR-Cas9是对微生物、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组进行修饰的强有力工具。在医疗保健领域,CRISPR-Cas9基因编辑为治愈遗传病、癌症,乃至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但这一切的前提是DNA被正确的修饰,而没有产生意外的变化。

在进行CRISPR基因编辑时,脱靶性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可能会破坏其他功能基因从而带来严重后果。此外,在目标位点附近导致基因组产生较大结构突变(包括较大片段的缺失、插入、重排,乃至染色体碎裂),同样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迄今为止,已经在细胞层面对CRISPR基因编辑的这些潜在风险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其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仍然了解有限。

近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题为:CRISPR-Cas9 induces large structural variants at on-target and off-target sites in vivo that segregate across generation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CRISPR-Cas9基因编辑会导致DNA发生不可预见的结构突变,而且这些结构突变可以被下一代遗传。 这项研究再次提醒了我们,将CRISPR-Cas9应用于临床治疗前要谨慎和仔细验证。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预期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结果对个体水平的影响,尤其是基因组结构变异,研究团队通过显微注射RNP(gRNA+Cas9)对斑马鱼的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然后对这些编辑后的第一代斑马鱼和它们的下一代进行基因组测序。

基因编辑后的验证,通常使用短读长或桑格测序进行,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到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这也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最常见的结果,但可能无法检测到更大的基因组结构变异,而长读长的纳米孔测序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研究团队使用长读长纳米孔测序对两代共1100多条斑马鱼进行基因组测序,以验证CRISPR-Cas9对目标位点附近和其他脱靶位点产生的编辑情况,结果发现了大量各种类型的意外基因突变。

具体来说,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第一代斑马鱼中大约6%出现了基因组结构变异(插入或缺失片段≥50bp),这些结构变异既有位于目标位点的,也有位于脱靶位点的。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第一代斑马鱼出现的这些无法预料的基因组突变,遗传给了后代,第二代斑马鱼中有26%携带了脱靶突变,9%携带了结构突变。

这项研究还有一个重要发现,这些经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第一代斑马鱼是嵌合型的,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同样也是嵌合型的,而它们是在受精卵的单细胞阶段进行的基因编辑,理论上不应该是嵌合型,这可能是由于受精卵后续分裂中继续受到了基因编辑,或分裂产生的细胞产生了不同水平的DNA修复,从而导致了这种结果。

研究团队表示,知道CRISPR-Cas9导致的这些意外突变是可遗传的很重要,因为这些突变可能会对后代的生长产生长期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在对胚胎或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的CRISPR基因编辑临床试验都是对特定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基因编辑,不涉及胚胎和生殖细胞。(生物谷 Bioon.com)

 

小编推荐会议  2022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开发高峰论坛

 

http://meeting.bioon.com/2021Gen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