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腿蕉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来源:网络 2022-05-13 10:08
象腿蕉(Ensete glaucum)是芭蕉科中耐寒的蕉类植物,原产于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具有观赏、饲用和药用价值。
象腿蕉(学名:Ensete Bruce ex Horan.)是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单茎草本植物,假茎单生,高可达5米,叶片长圆形,先端具尾尖,基部楔形,光滑无毛;叶柄短。花序初时如莲座状,长可达2.5米,下垂;苞片绿色,宿存,有花;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先端微凹,浆果倒卵形,苍白色,先端粗而圆,果内具多数种子。种子平滑,黑色球形。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及西部;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有栽培)也有分布。有栽培于平坝、山地,尤喜生于沟谷两旁的缓坡地带,海拔800-1100米。
象腿蕉(Ensete glaucum)是芭蕉科中耐寒的蕉类植物,原产于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具有观赏、饲用和药用价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教授John Seymour Heslop Harrison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单分子纳米孔、Illumina测序策略,结合染色体构像捕获技术,发表了首个象腿蕉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81.5 Mbp,完整性较高(BUSCO 98.3%),注释获得36,836个编码基因,重复序列约占基因组的55%。象腿蕉与芭蕉属(Musa)代表物种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显示,象腿蕉的长末端重复序列的组成及其插入时间,与芭蕉科其他物种均有差异,芭蕉属比象腿蕉属有更多Copia,象腿蕉LTR插入时间(峰值3.5-5 Mya)比芭蕉属物种(峰值2 Mya)更古老;发现芭蕉科在9和11染色体基数进化过程中复杂多样的染色体重组事件。该成果为蕉类作物保育和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组资源。
相关研究成果以A chromosome-level reference genome of Ensete glaucum gives insight into diversity and chromosomal and repetitive sequence evolution in the Musaceae为题,发表在Giga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华南植物园海外知名学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支持。法国农业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