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烟,为什么会得肺癌?Nature:科学家揭秘空气污染如何促进非吸烟人群肺癌的发生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7-10 14:28
研究首次详细描述了从不吸烟的人患肺癌的三种分子亚型以及独特的克隆演化模式,为我们理解肺癌的发病机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大众的认知里,肺癌往往与吸烟画上等号。诚然,长期大量吸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 10-20 倍!但令人困惑的是,身边总有一些烟酒不沾、生活习惯堪称 "模范" 的人,却被肺癌 "恶魔" 缠身。统计显示,10% 至 20% 的肺癌患者从未有过吸烟经历,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不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频率相对更高,且发病年龄比吸烟者更早。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一直以来,环境风险因素如二手烟、氡、空气污染和石棉暴露,或既往肺部疾病,被认为可能是从不吸烟者患肺癌的部分原因。然而,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病例,导致这些癌症的确切病因仍如迷雾般困扰着科学界。近期,一项发表于 medRxiv 的预印本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展,通过大规模分析从不吸烟者肺癌的基因组景观,试图揭开这一谜团。
全球最大规模的从不吸烟者肺癌基因普查
这项名为 Sherlock-Lung 的研究,对来自全球 28 个地理区域的 871 例未接受过治疗的从不吸烟者肺癌(LCINS)患者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肿瘤和匹配的 germline 样本的平均覆盖度分别为 88x 和 35x。患者主要为女性(688 例,79.0%),覆盖四大洲的 28 个地点,其中北美和欧洲患者(541 例,62.1%)大多与 1000 Genomes Project 的 EUR 超级样本聚类,东亚患者(309 例,35.5%)则仅与 EAS 超级样本聚类。
肿瘤类型以腺癌为主(737 例,84.6%),其次为类癌(61 例,7.0%),还包括 31 例鳞状细胞癌、13 例腺鳞癌、5 例大细胞癌和 24 例组织学亚型不确定的肿瘤。研究同时收集了 458 例患者的二手烟暴露信息,其中 250 例有暴露史,208 例无暴露史,且所有患者均无职业性诱变剂暴露史。
从不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的Sherlock肺部队列总览
突变景观的地域与组织学差异
从不吸烟者肺癌的突变负荷呈现显著异质性:单碱基替换(SBS)中位数为 5,068,小插入缺失(ID)为 279,结构变异(SV)为 105。研究通过从头提取突变特征,鉴定出 11 个新的 SBS 特征,并分解为 18 个 COSMIC 数据库中的已知特征,首次在 LCINS 中发现了 SBS40a、SBS12、SBS33、SBS39 等特征。
地域差异尤为显著:北美和欧洲从不吸烟者的腺癌中,KRAS 突变频率是东亚患者的 3.8 倍;而 EGFR 和 TP53 突变在东亚腺癌中更为常见(分别高 1.6 倍)。一种与马兜铃酸暴露相关的突变特征 SBS22a,几乎仅在台北患者中出现(36 例阳性病例中 32 例来自台北),这是首次在肺癌中发现马兜铃酸相关突变的证据。
组织学类型也影响突变模式:类癌的突变负荷显著低于腺癌(TMB 低 3.39 倍),且 SBS5 占比高达 55.7%(腺癌中仅 27.0%),同时富集与核苷酸切除修复相关的 SBS8 特征。鳞状细胞癌则更多携带烟草相关的 SBS4 特征(13/31 例),TP53 突变率高达 58.1%。
环境因素的作用:空气污染 vs 二手烟
尽管二手烟暴露与突变负荷轻微增加(8.3%)和端粒缩短(5.4%)相关,但未发现其与特定驱动基因突变或突变特征的关联。模拟分析显示,即使在二手烟暴露者中,SBS4 特征的贡献也不足 5%,表明被动吸烟的致突变性较低。
相比之下,空气污染的影响更为显著:来自高 PM2.5 地区(>20μg/m³)的患者,TP53 突变率增加 1.6 倍,SBS4 特征增加 3.9 倍(q=3.1×10⁻⁵),时钟样特征 SBS5 增加 76%(q=5.0×10⁻⁵),且端粒更短。PM2.5 水平与 SBS4、SBS5 突变数量呈明确的剂量 - 反应关系,每增加 1μg/m³ 的 PM2.5,SBS4 相关突变增加 12.0%,SBS5 相关突变增加 2.3%。
驱动基因突变与肿瘤演化
EGFR 和 TP53 是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52.2% 和 30.5%,而 KRAS 仅 6.5%。EGFR 突变肿瘤中,SBS40a 特征显著富集,且当 TP53 野生型时,TMB 显著升高(q=1.2×10⁻⁴)。驱动突变多为早期事件,如 TP53、KRAS 或 EGFR 突变通常发生在全基因组复制之前,但 "mezzo-forte 亚型"中,17p 上 TP53 的 LOH 和 3p12.2 上 ZNF717 的 LOH 为早期事件。
研究意义与未来方向
这项研究首次全面描绘了从不吸烟者肺癌的基因组景观,揭示了三大关键科学价值:
1. 突变多样:SBS40a 作为腺癌中最主要的单碱基替换特征(贡献 28.2% 的突变),其起源未知但广泛存在,提示可能存在尚未被认知的内源性诱变过程。台北患者中 SBS22a 的特异性富集,暗示马兜铃酸暴露可能是东亚 LCINS 的独特风险因素。
2. 精准治疗:不同地域和组织学类型的突变特征差异,为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例如,EGFR 突变与 SBS40a 的关联,可能为相关靶向药物的敏感性提供分子基础。
3. 环境防控:空气污染与 SBS4、SBS5 的剂量 - 反应关系,支持将 PM2.5 控制作为肺癌预防的重要靶点。而二手烟的低致突变性提示,其致癌机制可能更多与非突变性途径相关。
研究同时指出局限性:PM2.5 暴露评估基于地域平均水平,未考虑个体差异;二手烟暴露数据为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偏倚。未来需结合更精准的暴露评估和功能实验,进一步解析 LCINS 的致病机制。
从不吸烟者肺癌并非 "随机事件",而是遗传背景、内源性突变过程与环境暴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项研究如同一把钥匙,为解开肺癌 "隐藏副本" 的谜题提供了关键线索,也为不吸烟人群的肺癌预防与精准治疗开辟了新路径。(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Díaz-Gay, M., Zhang, T., Hoang, P.H. et al.The mutagenic forces shaping the genomes of lung cancer in never smokers. Nature (2025).doi:10.1038/s41586-025-09219-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