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日程更新】第四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单细胞&空间组学研讨会诚邀您的参与!

来源:转化医学网 2023-12-06 14:49

“第四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单细胞&空间组学研讨会”将于2023年12月19-20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图片

论坛背景

图片

为了加强国内外单细胞和空间生物技术学术交流,促进单细胞&空间组学基础研究、转化与临床研究深入发展,“第四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单细胞&空间组学研讨会”将于2023年12月19-20日中国·北京召开。

为推动我国单细胞组学技术更快、更优的解决临床问题,转化医学网联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等多家单位发起了中国单细胞系列论坛:北京单细胞论坛、长三角单细胞论坛和西南单细胞论坛,通过分享研究热点、技术进展、应用场景、临床需求、市场反馈、瓶颈分析及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对单细胞组学技术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作为2023收官之作,“第四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单细胞&空间组学研讨会”将在传承前三届及长三角和西南单细胞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增加单细胞和空间组学最新研究及应用,涉及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最新技术前沿;届时领域内知名研究者、技术专家、应用专家,将围绕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方面的内容,针对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应用场景做深入探讨。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的参与!

 时间地点图片

时间:2023年12月19-20日

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主办单位图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委会

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

新源转化医学中心

北京健康促进会

转化医学网

 论坛日程

图片

2023年12月19日

13:30-17:30 

开幕式&嘉宾致辞 板块

主办方及学术嘉宾致辞

学术报告板块一

主席:卢大儒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主任委员

13:40-14:05

王向东 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题目:从单细胞研究出发理解疾病特异机制

14:05-14:30

赵方庆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题目: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14:30-14:55

胡志远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题目:CTC的单细胞测序

14:55-15:10

茶  歇

茶   歇   15min

15:10-15:50

卫星会

卫星会

学术报告版块二

主席:王向东  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15:50-16:15

高 歌 研究员

北京大学

题目:细胞调控图谱的计算解码

16:15-16:40

常凌乾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题目:单细胞诊疗生物芯片

16:40-17:05

蒋 岚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题目:Droplet microfluidics based combinatorial indexing for massive-scale single-cell sequencing

17:05-17:30

吴青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题目: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nurogenesis and tumorigenesis in the hypothalamus

 

2023年12月20日

09:00-17:30 

学术报告板块三

主席:胡志远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09:00-09:25

任仙文 研究员

昌平实验室

题目:单细胞时空重构与计算免疫

09:25-09:50

田晨曦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题目:整合空间信息的单细胞转录组方法解析发育和疾病中的细胞相互作用

09:50-10:15

贺玖明 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题目: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0:15-10:40

薛瑞栋 研究员

北京大学

题目:单细胞精度定量解析肝癌微环境及中性粒细胞异质性

10:40-10:55

茶  歇

茶   歇   15min 

学术报告板块四

主席:任仙文  昌平实验室研究员

10:55-11:20

张世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题目:Intelligent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Multi-omic Single Cell Analysis Dissects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in Gastric Cancer

11:20-11:45

高军涛 副研究员

清华大学

题目:Multi-omic Single Cell Analysis Dissects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in Gastric Cancer

11:45-12:10

刘宣雨 副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题目:利用单细胞多组学与空间转录组联合解析人类主动脉根部瘤的调控改变

12:10-13:30

午  餐

午  餐   80min

学术报告板块五

主席:刘红星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

13:30-13:55

杨雪瑞 副教授

清华大学

题目:复杂单细胞多模态数据的解析与挖掘

13:55-14:20

李艳华 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题目:基于重编程技术体外制备巨核细胞/血小板及其机制的研究

14:20-14:45

曹  振 博士

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题目:微流控单细胞技术平台优质原料的研发

学术报告板块六

主席:晋康新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研究员

14:45-15:10

刘红星 教授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题目:单细胞组学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15:10-15:35

范  珏 博士

新格元(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题目:新格元单细胞测序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科学研究和临床转化

15:35-15:50

茶  歇

茶   歇   15min

学术报告板块七

主席:李艳华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15:50-16:15

晋康新 研究员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题目:单细胞测序在视网膜发育和疾病领域的应用

16:15-16:40

王铁山 实验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题目:单细胞转录组和原位空间组学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沿进展

16:40-17:30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前沿与临床应用

17:30-17:40

论坛闭幕

 报名注册

图片

本次会议免费,名额有限,报满即止!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

图片

部分嘉宾(姓氏排序,持续更新中...)

图片

常凌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2016),曾于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芯片、纳米电穿孔、生物传感器。发表SCI期刊论文9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如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 Science Adv., JACS, Nano Letters, ACS Nano, AFM, Small等;获Micro Nano Engineering青年科学家奖 (Elsevier期刊, 首位国内获奖人)、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最高奖-校长奖、中国科技新锐人物奖等荣誉。兼任十四五前沿生物技术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微纳技术学会、中国抗肿瘤学会等分委会委员。创立载愈生物,已完成天使和Pre-A轮融资累计3000余万,当前估值1.5亿。

图片

曹  振

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曹振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方向。目前任翌圣生物研发总监,自20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体外诊断技术和试剂的开发,在分子酶的结构与功能和生物试剂开发与优化领域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主要负责二代测序、三代测序文库构建、单细胞建库技术与试剂的开发,组织完成酶切法DNA建库、快速RNA建库、甲基化样本单链建库、多重PCR建库等试剂盒的研发工作。

图片

范  珏

新格元(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Clark大学计算化学及生物物理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学士。新格元生物信息和数据相关工作负责人,包括单细胞分析软件产品和服务流程的开发,单细胞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以及单细胞数据的意义解读和应用拓展。曾在国内外初创公司和500强企业任职。发表论文17篇,国内外专利10项。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是江苏省生物信息专委会成员,东南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

图片

高 歌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暨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开发新生物信息技术以精准解析细胞调控图谱,并探索其在重大慢性疾病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近年来于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领域高影响力刊物、NeurIPS等人工智能领域顶会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累计他引逾万次,多次获评Clarivate/SCI全球高被引学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等。近五年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十余个生物信息学新算法软件及数据库获海内外有效访问15亿次,半数以上来自海外,跻身于国内自主开发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生物信息技术行列,多项成果入选ESI Highly Cited (Top 1%)论文、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数据库、中国热点论文榜等。作为高校教师,高歌教授专注于教学与人才培养,入选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最受欢迎教师、北京市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所培养的研究生多人次获评吴瑞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北京市/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其作为主讲教师创设的国际首门中英双语生物信息学慕课(MOOC)入选国家首批精品在线课程(2017)、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相关成果获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2017,第一完成人),配套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图片

高军涛

清华大学

2005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11年在美国做博士后。2012年作为校级引进人才,在清华大学工作至今。高军涛副研究员紧紧围绕 “癌症中的转录调控” 这一科学问题,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智能成像的(空间)多组学新方法,并用于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分子机理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在PNA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Nucleic Acid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ACS Photonics, 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多篇。部分工作被 《Nature Methods》作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报道。获得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金奖(2023年)、被评为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022年)、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效益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0年),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短期 FELLOWSHIP(2006年),中國科學院彭蔭剛獎學金(1999年)等。社会兼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全国一级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医疗和临床科研大数据应用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一级学会)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委会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委会委员。

图片

贺玖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博士,博士生导师,药物分析专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质谱成像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研究。开发出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及质谱成像新技术和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新方法,建立了以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技术为特色的新药代谢研究平台。近5年,发表了包括NC,Adv. Sci., PNAS,APSB,JPA,Theranostics,CCL,Anal. Chem.等Q1区论文10余篇。曾获 2010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CAIA2019 特等奖(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药物安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委委员;担任《药学学报》、Acta Pharm Sin B、J Pharm Anal青年编委,Molecules、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和《药学研究》编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质谱学会常务委员。

图片

胡志远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原美国FDA医疗器械评审委员。现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CCR》、《J. Clin. Invest.》、《Adv. Mater.》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0多篇,同行他引3000余次。2014年共同创始北京中科纳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利用最前沿的纳米医学技术,研发高灵敏“肿瘤捕手”(TumorFisher)循环肿瘤细胞(CTC)液体活检产品,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特别在PD-1药物的伴随诊断和疗效监测应用,产品已进入市场并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选为中国抗癌协会CTC专家协作组组长,中国 CTC 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4P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和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人大代表。

图片

蒋 岚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表观遗传学和单细胞多组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开发单细胞组学技术和计算方法(2023 Genome Biology,2023 Cell Reports,2022 Small, 2017 Cell Reports, 2016 Genome Biology), 建立组蛋白修饰介导的印记基因新方向(2017 Nature),报道DNA甲基化在脊椎动物早期胚胎的跨代遗传规律(2013 Cell)等。目前已发表论文20篇,其中Cell, Nature, Genome Biology等杂志发表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文(含共同)共计10篇,专著1部。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百篇优博、吴瑞奖、美国Charles A. King Trust Fellowship, NIH K99 Award等奖项。承担国家海外人才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任务。

图片

晋康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先后在同济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美国Rutgers University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细胞命运转分化、体内外干细胞再生领域,已经发表了包括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含共同)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应邀在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等发表多篇篇英文书籍章节。回国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多个国内外基金和人材项目的评审,及20多个国际杂志的审稿人。

图片

李艳华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干细胞发育分化调控及干细胞用于损伤组织再生修复的研究。在造血干/祖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功能调控、谱系重编程获得巨核细胞/血小板、辐射损伤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课题。在Cell Stem Cell、Biomaterials、Theranostics、Stem Cell Reports、Blood、Stem Cells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10部;副主编专著1部。作为主要完成人2004年、2014年分别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一等奖,2016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PCT专利2项。曾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AMMS优秀人才奖。现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

图片

刘红星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副院长,陆道培医院病理和检验医学科  主任。从事临床医师工作3年,血液病实验诊断及相关研究工作18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参编专家共识4篇、专业书籍3本。自2006年开始倡导和推进血液肿瘤融合基因筛查的临床应用;自2012年开始倡导和推进血液肿瘤基因突变筛查的临床应用;较早推进血液病基因组、转录组、整合基因组分析、代谢组等多组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第七届北京优秀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血液病实验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实验诊断与社会化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委员等。《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白血病•淋巴瘤》、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views编委。

图片

刘宣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15年获得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研究员、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Co-PI、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单细胞组学解析和治疗靶点的发现,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 Cell Discovery, Cell Reports等著名期刊。

图片

卢大儒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及遗传病等领域,曾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199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第三完成人), 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指导获得4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最高奖。此外, 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

图片

任仙文

昌平实验室

昌平国家实验室新发突发传染病部领衔科学家,主要从事基于单细胞测序与空间组测序的计算免疫学研究。在 Cell 、 Cancer Cell、 Cell Research、Gut、Blood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高等院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源协和生物医学创新突破奖等荣誉,担任Cell、Immunity、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等数十种期刊的审稿人。

图片

田晨曦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从事肿瘤微环境、胞外基质蛋白、肿瘤精准医学等相关研究。在PNAS、Cancer Res. 、Nat Commun. 、Development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图片

王向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欧洲科学院院士,医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包括单细胞测序、临床生物信息学、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慢性肺疾病、癌症免疫学和分子与细胞治疗。已发表300多篇科学论文,引用数量约10600次,h-index为54,i10-index为268。

图片

王铁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的实验师。

负责北京中医药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专注于流式细胞术分析和分选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同时兼任中国免疫学会妇儿免疫学会秘书长,北京循生研究院监事长。

主持或参与项目23项,其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其他科研项目7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20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3篇,获得专利5项。

图片

吴青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6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吴青峰研究员主要从事下丘脑发育、功能与疾病,以及神经干细胞稳态调控研究。已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Cell、Cell Stem Cell、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Developmental Cell、Science Advances等多篇国际高水平文章。吴青峰研究员于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2020年入选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发育与再生分会委员、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委员、生物物理学会单细胞多组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科学健康学会副会长以及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等。此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脑认知与类脑前沿研究”先导专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礼来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细胞生物学青年论坛学术新人奖、人类前沿科学奖(HFSP Postdoctoral Fellowship)、美国马里兰干细胞研究基金奖(MSCRF Fellowship)、益海嘉里优秀导师奖、神经细胞生物学青年前沿论坛特邀报告人奖等。

图片

薛瑞栋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PI,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任职于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系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肿瘤基因组学的基础和转化研究,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包括Nature、Cancer Cell、Gastroenterology(x2)等;成果入选“2022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和“细胞出版社2019中国年度论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课题研究骨干。获国际肿瘤转移协会青年研究员奖、中国肿瘤标志物学会青年科学家论文特等奖、中国棒棰岛肿瘤前沿论坛青年创新一等奖。

图片

杨雪瑞

清华大学

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获得双学科博士学位。2009年到2012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系统生物学系及Herbert Irving癌症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10月回到清华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tenure-track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6月晋升为教研系列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 多模态、跨尺度、多组学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及多级调控网络与机制解析;2. 大规模复杂生物数据的深度学习工具开发;3. 翻译组学的系统、定量分析及翻译调控在肿瘤中的参与机制;4. 非编码转录组的系统分析与非编码RNA生物学功能的系统鉴定。

图片

张世华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生物信息计算、机器智能与优化交叉研究,目前主要研究集中于: (1) 单细胞与空间组学的智能表示、集成与建模,以及在复杂疾病、发育和进化等领域的应用 (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23,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2023, Genome Research 2023,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9/2023, Cell Reports 2022,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2); (2) 三维基因组计算解析与应用 (Cell 2022, Advanced Science 2019/2023, Genome Research 2023,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9); (3)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基础算法的设计与开发(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1, JMLR 2022, TPAMI 2021/2023, TKDE 2021/2022, TNNLS 2021/2022)。曾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成果分别入选2021和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现任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杂志编委。

图片

赵方庆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先后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2011)、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2022)等资助。现任中科院北京生科院科研部副主任,中国生物信息学会基因组信息学专委会主任。主要致力于建立高效的算法模型和实验技术,探索人体微生物与非编码RNA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以期解析它们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近年来,在Cell、Gut、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其中十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先后4次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7, 2018, 2019, 2021)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章”(2020)、“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20)。

 

(更多嘉宾及日程持续更新中)

 报名注册

图片

本次会议免费,名额有限,报满即止!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

图片

单细胞系列论坛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

 联系我们

图片

参会咨询

联系人:李老师

手机:180 1971 3070(微信同号) 

邮箱:liminji@360zhyx.com

申请演讲

联系人:张老师

手机: 177 2132 5659(微信同号) 

邮箱:zhangqin@360zhyx.com

赞助合作

联系人:黄老师

手机: 133 7192 8010(微信同号) 

邮箱:huangxuqiong@360zhyx.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