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疫苗方向取得研究进展
来源:网络 2025-02-19 09:47
本项研究通过可逆化学交联的策略,显著提升了猴痘重组抗原蛋白A29L和A35R在淋巴结的富集及在抗原呈递细胞内的摄取和抗原呈递。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林坚研究员/陈龙副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共同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MedComm在线发表题为《化学偶联技术助力抗原摄取与呈递并增强双抗原亚单位猴痘疫苗保护效力》(“Chemical cross-linking facilitates antigen uptake and presentation and provides improved protection from Mpox with a dual-antigen subunit vaccine”)的研究文章,揭示了新型可逆化学交联蛋白疫苗在猴痘感染防护中的显著效果。
猴痘是后新冠时代突出的全球卫生紧急事件,虽然天花减毒活疫苗被探索用于猴痘感染防护,但鉴于感染者通常伴有HIV感染,使用活毒疫苗对免疫缺陷人群存在较高风险。因此,开发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成为当务之急。
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由于不包含完整的病原体,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然而,由于蛋白抗原摄取和呈递限制,亚单位疫苗通常保护效力有限。
可逆化学交联提升猴痘亚单位疫苗效力
本项研究通过可逆化学交联的策略,显著提升了猴痘重组抗原蛋白A29L和A35R在淋巴结的富集及在抗原呈递细胞内的摄取和抗原呈递。在中和抗体实验中,化学交联抗原免疫组展现出强烈的保护作用,检测到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相比之下,未使用化学交联或仅结合铝佐剂的蛋白抗原免疫组,动物体内中和抗体水平较低。
利用猴痘感染睡鼠模型,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了疫苗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可逆化学交联抗原对猴痘感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显著增长了实验动物的生存率。肺部病理评分数据显示,接受安慰剂免疫的猴痘感染睡鼠肺部出现严重病变,而可逆化学交联抗原免疫组在严重肺炎和肺损伤后展现出病理恢复,显示出可逆化学交联抗原疫苗对肺叶病理损伤的显著保护作用。
这一创新性成果为猴痘疫情防控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有望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带来积极影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副研究员陈龙、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尚超、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子豪和海南大学郑梦竹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林坚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李霄研究员、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钟武、副研究员樊士勇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袁运生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MedComm是Wiley出版发行的多学科的生物医学OA期刊,由英国牛津大学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研究所的James Henderson Naismith院士、耶鲁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Günter P. Wagner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魏于全院士担任主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