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科学》齐发!食物过敏的背后机制找到了
来源:学术经纬 2025-08-13 10:51
这两项研究结果表明,Zileuton有望开创全新治疗范式:这种简便的口服药剂能在过敏通路激活前予以阻断,为患者提供临时性保护屏障。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过敏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部分人群,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致命的过敏性休克。近日,两项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背靠背”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食物过敏引发过敏性反应的驱动机制带来了曙光,同时也为相关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方向。
食物过敏,本质上是免疫系统对食物中特定蛋白质过度反应的结果。这一过程通常由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驱动。当这些抗体识别出食源性过敏原后,会迅速激活全身的肥大细胞。在严重的情况下,仅仅是食物过敏原的暴露,就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其症状包括气道收缩、心血管衰竭等,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尽管此前通过小鼠实验,科学家们已经明确了注射过敏原引发过敏性休克时特定肥大细胞信号的作用,但对于经口摄入过敏原如何触发这一系列危险反应,科学界的了解还极为有限。
图片来源:123RF
DPEP1酶基因变异与过敏易感性
在其中一篇论文中,美国耶鲁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何有些小鼠在进食后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而另一些小鼠即便体内过敏相关IgE抗体水平相当,却安然无恙?经过深入探究,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DPEP1酶的基因变异上。
DPEP1酶能分解一种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类炎症脂质——白三烯D4(LTD4)。研究发现,抗过敏性休克的小鼠携带的DPEP1蛋白变体具有高活性,能够更高效地降解小肠内的LTD4;而那些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小鼠,其DPEP1活性较低,这直接导致了LTD4水平升高。过量的LTD4会促进过敏原从肠腔向组织迁移,进而触发过敏性休克反应。这一发现明确了DPEP1酶基因变异与食物过敏易感性之间的关联,为理解食物过敏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白三烯与经口过敏反应的关联
在另一项研究中,另一支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DPEP1基因能调控肠道内白三烯后,随即测试了获FDA批准的Zileuton(一种可阻断白三烯合成的药物)对小鼠过敏反应的影响。他们发现,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经口途径引发的过敏性休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全身性过敏反应中却作用甚微。当使用药物Zileuton阻断CysLTs生成后,小鼠经口暴露过敏原引发的休克反应显著减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Zileuton治疗后,95%的小鼠几乎未出现过敏休克症状。该治疗将它们的风险从95%易感逆转为95%受保护状态。然而,该药物在全身接触过敏原时却没有出现类似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这种保护效应与肠道特定亚群的黏膜肥大细胞密切相关,这些细胞能够响应过敏原产生白三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存在于皮肤、肺部等深层组织的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主要释放组胺,并不参与这条白三烯驱动的通路。这一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不同肥大细胞亚群及其化学介质在驱动不同形式的过敏反应中各司其职,其中黏膜肥大细胞在食物诱导的过敏性休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未来展望
食物过敏发病率持续攀升,仅在美国,食物性过敏的患者人数已超3300万——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然而,准确预测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并预防意外接触致敏原引发的严重反应,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美国FDA仅批准了两种针对特定食物过敏的疗法(且均非根治方案):其一是花生口服免疫疗法,但存在疗效个体差异,而且疗法本身还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其二则是omalizumab注射液,同样无法覆盖所有过敏患者。
这两项研究结果表明,Zileuton有望开创全新治疗范式:这种简便的口服药剂能在过敏通路激活前予以阻断,为患者提供临时性保护屏障。研究团队已于今年7月启动小规模早期临床试验,旨在验证Zileuton能否在人体试验中取得小鼠实验同样显著的效果。
一篇相关评论文章指出,鉴于这两项研究均证实Zileuton可抑制经口途径诱导的过敏性休克,后续转化医学研究需评估该药物预防人类食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这有望为食物过敏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言之,这两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食物过敏引发过敏性反应背后的复杂机制。而Zileuton展现出的潜力,更是为未来食物过敏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临床应用,为广大食物过敏患者带来福音,让他们能够摆脱食物过敏的阴霾,自由享受美食的乐趣。
参考资料:
[1] Laura R. Hoyt et al. ,Cysteinyl leukotrienes stimulate gut absorption of food allergens to promote anaphylaxis in mice.Science389,eadp0240(2025).DOI:10.1126/science.adp0240
[2] Nathaniel D. Bachtel et al. ,Intestinal mast cell–derived leukotrienes mediate the anaphylactic response to ingested antigens.Science389,eadp0246(2025).DOI:10.1126/science.adp0246
[3] What drives anaphylactic response in food allergies. Retrieved August 8, 2025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3492
[4] Asthma drug Zileuton blocks food allergy reactions in mice. Retrieved August 8, 2025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295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