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提高玉米蛋氨酸含量的关键基因

来源:作物科学研究所 2025-05-07 15:5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鉴定到调控玉米籽粒蛋氨酸含量的关键基因ZmDeSI2,首次绘制出该基因调控玉米籽粒蛋氨酸合成的精细图谱,为玉米分子设计育种和品质改良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鉴定到调控玉米籽粒蛋氨酸含量的关键基因ZmDeSI2,首次绘制出该基因调控玉米籽粒蛋氨酸合成的精细图谱,为玉米分子设计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了精准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约60%被用作畜禽饲料。然而,玉米饲料中普遍缺乏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对于畜禽而言,蛋氨酸摄入不足会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并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增加氮排泄加剧环境氮污染。因此,提高玉米籽粒蛋氨酸含量对饲料行业意义重大。

研究团队对34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授粉后20天籽粒胚乳表达量数据,鉴定到一个调控玉米籽粒蛋氨酸含量的关键基因ZmDeSI2。研究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内存在的突变能够直接影响有关转录因子与该基因的结合能力,从而显著降低基因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通过调控亚硫酸盐还原酶ZmSIR的小类泛素化修饰水平,影响其蛋白积累以及蛋氨酸生物合成。随后,研究人员将该基因的优异单倍型回交转育至自交系WC009,在其他农艺性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其籽粒蛋氨酸含量显著提升。该研究为高蛋氨酸玉米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行路径。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