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癌细胞》:为免疫治疗“减副”!科学家发现,脂联素可以控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而不影响抗肿瘤免疫疗效

来源:奇点糕 2025-02-22 10:12

这项试验首次系统评估了ECP治疗在ICIs引发的irAEs中的效果,表明ECP可以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患者提供另一种选择。

今天助力免疫治疗的嘉宾有些与众不同,它帮扶的方向属于“后勤保障”。

谈论免疫治疗时,我们总是盯着怎么提升抗肿瘤效果,想法子找到1+1>2的方案。而在我们急于求知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疗效时,还得面对另一个关键的临床难题,那就是如何控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控制这些不良反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同样是免疫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近日,德国弗赖堡大学的Robert Zeiser、Petya Apostolova等人发表在《癌细胞》期刊发表的最新论文表明,减少irAEs,脂联素大有用处。

研究表明,在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发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时,体外光化学疗法(ECP)能够特异性地诱导炎症组织的脂联素水平上调,脂联素发挥局部抗炎作用,抑制炎症组织的T细胞活性、诱导巨噬细胞向免疫抑制表型极化。

重要的是,这样的治疗方法可以在控制炎症反应的同时,不妨碍免疫治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控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上客观缓解率达到90%以上。

图片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癌症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受益于这种创新疗法。然而,ICIs在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误伤友军,引起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irAEs通常累及胃肠道、肺、皮肤和肝脏,比如诱发结肠炎。

≥2级的irAEs需要暂停治疗或使用糖皮质激素(GC)等免疫抑制剂,而后者可能削弱治疗的抗肿瘤效果。因此,如何在减轻irAEs的同时,避免影响抗肿瘤免疫,是当前免疫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

在之前的临床工作中,Robert Zeiser、Petya Apostolova发现体外光化学疗法(ECP)可以治疗ICIs引起的结肠炎。ECP是一种通过处理患者血液来调节免疫反应的疗法,首先从患者体内提取外周血中的白细胞,随后通过紫外线照射诱导细胞凋亡或功能改变,最后将处理后的细胞重新回输患者体内。这一过程能够促使异常T细胞被清除,起到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过度免疫反应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免疫相关疾病。

此次,研究者们打算深挖ECP为ICIs“解毒”的机制。

他们先是对比了糖皮质激素与ECP的效果。结果显示,在黑色素瘤、肾癌肺癌等荷瘤小鼠模型中,糖皮质激素会减少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进而影响PD-1抑制剂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使小鼠生存率降低、肿瘤负担更大;而ECP不影响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也没有对治疗产生负面效果。

图片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功有过,ECP则不会损伤抗肿瘤免疫

为验证ECP的抗炎作用,研究者们构建了多种ICIs相关的结肠炎小鼠模型,包括人源化小鼠模型,即小鼠接受来自ICIs相关结肠炎患者T细胞。结果发现,ECP治疗能够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结肠中的浸润,减轻结肠炎病理表现,防止炎症引起的肠道狭窄等损伤。

那么是谁在ECP中发挥主导作用?

研究者们使用PD-1抑制剂诱发小鼠结肠炎,发现ECP治疗导致炎症部位的脂联素表达显著上调,脂联素缺陷的小鼠无法有效发挥ECP的免疫调节作用。更重要的是,使用脂联素受体激动剂或重组脂联素与ECP进行联合治疗时,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减轻小鼠的ICIs相关的结肠炎症。

接下来的研究,揭示了ECP治疗中上调的脂联素从何而来,又如何在不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前提下巧妙化解炎症。

研究者们发现,ECP治疗过程中,体外历劫回来的白细胞发生快速凋亡,释放吞噬信号分子钙网蛋白,进而被巨噬细胞(BMDMs)吞噬。这会激活巨噬细胞中的STAT6信号通路,促进其向抗炎性M2样表型极化,增加脂联素的基因表达。

这算是请来了救兵。脂联素是一种已知具有强效抗炎活性的蛋白质类激素,能够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在EPC治疗中,研究者们发现脂联素一方面能够直接抑制T细胞活性,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ARG1,进一步增强其抗炎极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过度活化的T细胞反应,从而减轻炎症。

图片

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揭示的具体机制

都是免疫抑制,不像糖皮质激素,脂联素和ECP治疗怎么就没有耽误正事?EPC治疗中,处理过的白细胞被静脉注射回输体内后,会跟随血液循环在炎症组织积累。小鼠实验结果显示,ECP治疗后仅炎症部位的脂联素水平上升,肿瘤微环境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脂联素是特异性地在炎症组织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者们还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1b/2期临床试验,包括14名曾接受过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或任意组合治疗的癌症患者(甲状腺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表现有结肠炎、肝炎、皮炎等irAEs症状,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

患者接受16次ECP治疗,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的irAEs症状得到缓解,6周时客观缓解率为93%(95%CI 66.13%-99.82%),12周时为92%(95%CI 63.97%-99.81%)。特别是对于ICIs相关的结肠炎患者,12周时完全缓解率达到100%(95%CI 63.06%-100%)。

组织学分析证实了ECP的局部抗炎效果,且治疗后促炎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减少,脂联素和免疫抑制性T细胞增加。ECP治疗未导致肿瘤进展,且没有发生与ECP治疗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图片

试验结果积极

这项试验首次系统评估了ECP治疗在ICIs引发的irAEs中的效果,表明ECP可以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患者提供另一种选择。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相比,体外光化学疗法能够在减轻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同时,不损害抗肿瘤免疫。接下来,研究者们打算采用药理学方法补充脂联素,或与ECP联合使用,以验证此次的研究结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