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完成义务教育,全国每年少死百万人!瑞金医院发布4C研究数据,中国三分之二死亡人口是可规避的
来源:奇点糕 2024-08-14 09:10
这项研究强调了改善教育水平、控制空气污染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未来政策制定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王卫庆、毕宇芳等人完成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7万中国人进行10年随访。结果展示了社会决定因素、生活方式、代谢因素与中国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比如白蛋白尿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5至3倍相关。
同时,指出了不同风险因素对中国人口死亡的贡献,比如,如果将中国整个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到中学或以上,可以使全因死亡率降低14.0%、心血管死亡率降低14.4%、癌症死亡率降低10.7%,凸显了提高中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性别差异也很显著,其中社会因素(如教育水平)对女性死亡率的影响大于男性,男性则更受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上。
论文首页截图
论文结果
这项研究是基于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4C)的全国性纵向前瞻性队列研究,始于2011年,平均随访时长10.1年。共纳入174004名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中国成人,平均年龄56.5岁,34.8%为男性,基线没有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研究团队采用数据集和标准化统计模型,严格评估了多种可改变因素对死亡风险的贡献。
结果显示,在社会决定因素中:
中学教育及以下水平或小学教育及以下水平、婚姻状况为单身/离婚/分居/丧偶、独居、中或重度抑郁症,分别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或35%、14%、21%、52%相关;
小学教育及以下水平、婚姻状况为单身/离婚/分居/丧偶、独居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6%、17%、18%相关;
小学教育及以下水平、中或重度抑郁症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9%、67%相关。
在生活方式中:
曾经吸烟或现在吸烟、曾经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睡眠时间过长(≥8小时)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0%或35%、16%、17%、8%、18%相关;
现在吸烟、曾经饮酒、不健康饮食、睡眠时间过长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1%、26%、30%、22%相关;
曾经吸烟或现在吸烟、当前酗酒、睡眠时间过长与癌症死亡风险提高43%或55%、20%、10%相关。
在代谢因素中:
腹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19%、31%、50%或185%、46%相关;
高血压、糖尿病、LDL-C水平高、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67%、34%、52%、68%或215%、34%相关;
腹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9%、12%、14%相关。
全因死亡风险
以上总共涉及的15种风险因素(参考以上图表备注),均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扭转的。研究团队另外对收入和空气质量这两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36262元)与全因死亡风险提高26%、心血管死亡风险提高46%、癌症死亡风险提高28%相关;PM2.5空气污染(≥59.1μg/m³)与全因死亡风险提高16%、心血管死亡风险提高55%相关。
此外,研究计算了人群归因分数(PAF)。PAF代表了如果能够减少或消除某种风险因素的暴露,可能会在人群中预防多少病例或死亡。根据PAF,研究团队得出,在总人群中,64.8%的全因死亡可归因于以上15种个人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其中教育程度低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将整个人口教育程度提高至中学以上,可以避免14.0%的全因死亡,其次是高血压(10.0%)、不健康饮食(9.9%)、白蛋白尿(6.5%)和长时间睡眠时间(6.0%)。
77.4%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于这15种风险因素,五大主要风险因素为高血压(20.2%)、教育程度低(14.4%)、不健康饮食(12.7%)、白蛋白尿(8.2%)、睡眠时间长(7.4%)。
44.8%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这15种因素,五大主要因素为教育程度低(10.7%)、吸烟(9.1%)、高血压(7.7%)、睡眠时间过长(4.4%)、不健康饮食(3.6%)。
研究团队还做了性别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低等社会决定因素对女性全因死亡的贡献大于男性(21.4% vs 12.6%),而不健康饮食和吸烟等生活方式对男性全因死亡的贡献大于女性(27.6% vs 12.6%)。
全因死亡率的PAF
数据已经很详细了,该怎么做大家心里都清楚了!这项研究强调了改善教育水平、控制空气污染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未来政策制定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