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余宏杰团队麻疹母传和疫苗诱导抗体动态变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4-12 10:00

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体内麻疹母传抗体迅速衰减,不能保护其至目前我国免疫程序推荐的MCV1接种年龄。为减少婴幼儿麻疹易感人群,有必要考虑将常规MCV1接种年龄提前至8月龄之前

2018年以来,麻疹在全球多个宣布“消除麻疹”的国家和地区死灰复燃,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目前,婴幼儿接种安全、高效的麻疹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可在失去母传抗体保护后,获取抵御麻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力。

然而,自2020年以来,为限制新冠病毒传播和减少死亡而实施的各类干预措施干扰了全球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导致麻疹在全球卷土重来,其输入我国并引起本土流行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儿童麻疹母传抗体保护的持久性、常规第一剂次MCV1/第二剂次MCV2的最佳接种年龄和第三剂次MCV3接种的必要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尚未解决。

确定儿童麻疹母传/疫苗诱导抗体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不同MCV免疫程序下的儿童年龄别麻疹易感风险等对回答这些科学问题至关重要。

近日,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Long-term measles antibody profiles following different vaccine schedules in China, a longitudinal study 的研究论文,麻疹母传/疫苗诱导抗体动态变化特征和第三剂次麻疹疫苗接种效果评价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图片

余宏杰课题组联合湖南省疾控中心,在湖南省安化县开展了母婴配对队列及1-9岁儿童队列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基于ELISA法检测的麻疹特异性IgG抗体浓度,并采用广义加性混合效应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GAMM)确定了儿童麻疹母传抗体和常规免疫程序下MCV1/MCV2诱导抗体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

该研究发现,儿童麻疹母传抗体可提供的免疫保护仅持续2.4个月;随着儿童于8月龄接种第1剂次MCV疫苗,其麻疹IgG抗体浓度显著增高,并可保护儿童至5.1岁(图1)。

图片

图1. 儿童麻疹母传和MCV1诱导抗体动态变化(A:各年龄组麻疹IgG抗体GMC;B:麻疹母传/MCV1诱导抗体动态变化)

此外,儿童在18月龄接种MCV2后,其麻疹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在1个月内达到峰值,并在接种后的9.4年里始终维持在保护阈值以上。GAMM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常规两剂次MCV诱导抗体仅可保护儿童至其14岁(图2)。

图片

图2. 儿童麻疹母传和常规两剂次MCV诱导抗体动态变化(A:各年龄组麻疹IgG抗体GMC;B:麻疹母传/两剂次MCV诱导抗体动态变化)

该研究还在既往接种过第三剂次MCV的队列儿童中,采用Kaplan-Meier法确定了其与仅接种两剂次MCV儿童的年龄别麻疹易感风险(即血清抗体转阴率)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较常规接种两剂次MCV的儿童,接种了第三剂次MCV的儿童的麻疹IgG抗体衰减速度趋缓,并能够使其在2-6岁间的麻疹IgG抗体转阴率降低79.3-88.7%(图3)。

图片

图3. 常规两剂次和第三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后的年龄别血清抗体转阴率(A-B分别为常规两剂次MCV接种后,以及在不同年龄接种第三剂次MCV后的儿童年龄别血清抗体转阴率)

以上结果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体内麻疹母传抗体迅速衰减,不能保护其至目前我国免疫程序推荐的MCV1接种年龄。为减少婴幼儿麻疹易感人群,有必要考虑将常规MCV1接种年龄提前至8月龄之前,同时应进一步研究确定8月龄以下婴幼儿接种所需剂量、安全性和保护效力/效果/持久性等。

此外,常规两剂次和第三剂次MCV接种后的年龄别麻疹IgG抗体转阴率的显著差异,证实了接种MCV3可显著改善个体的年龄别麻疹的易感风险。然而,考虑到麻疹疫苗产能和接种目标人群的数量,应侧重于对MCV1/MCV2免疫程序不当/免疫应答不佳的儿童,进行第三剂次MCV的强化免疫接种,而非面向整个儿童群体。以上研究结果为优化当前常规两剂次MCV初种/复种年龄,实行第三剂次MCV接种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我国未来在加速麻疹消除进程或应对麻疹疫情暴发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强化免疫策略提供直接科学证据。

复旦大学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汪千力博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王微、美国乔治亚大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系Amy K. Winter和湖南省疾控中心湛志飞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余宏杰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2130093)、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X2021072)等项目的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