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第二阶段取得新进展
来源:科技部 2019-06-28 17:25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博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of the gut microbial eco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的文章,研究人员利用多组学技术,针对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期间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引发炎症反应的机制开展研究,为IBD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博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of the gut microbial eco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的文章,研究人员利用多组学技术,针对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期间微生物组的变化以及引发炎症反应的机制开展研究,为IBD的治疗提供具有潜力的技术手段。
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全世界数百万人中普遍存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疾病,在临床、免疫学、分子、遗传和微生物水平上均具有异质性。作为整合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MP2或iHMP)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对132名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以生成疾病期间宿主和微生物活动的综合纵向分子谱(每人最多24个时间点;总共2,965个粪便、活检和血液样本)。研究人员总结出炎症性肠病活动期间肠道微生物组功能性失调的综合视图,并发现兼性厌氧菌的特征性增加同时伴有专性厌氧菌的减少,微生物转录(例如梭菌属)过程和代谢物库(酰基肉碱,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的分子破坏,以及宿主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变化。疾病活动时期也以时间变异性的增加为特征,具有特征性的分类学、功能和生化等方面的变化。
该研究的结果和数据,通过炎症性肠病多组学数据库(http://ibdmdb.org)开放,这是迄今为止对炎症性肠病宿主和微生物活动描述最全面的数据库,将为IBD的预后提供新型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改善该疾病的治疗。(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