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关注罕见病,关注突破性疗法及药明康德CRDMO的价值

来源:网络 2025-05-20 17:51

5月是囊性纤维化宣传月。作为一种罕见病,囊性纤维化的药物研发面临巨大的挑战,但近年来出现的突破性疗法让人振奋。

这个月,我们关注囊性纤维化及其他罕见病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也为那些致力于攻克这一疾病的研究人员、企业和机构,以及那些在背后支持疗法开发的力量而深受鼓舞,比如一些CRDMO平台。

跨界合作,推动突破性疗法问世

目前,全球近10万人正遭受着囊性纤维化的困扰。这种疾病的患者体内腔道与表面各处的细胞会不断分泌粘稠的液体,堵塞胰腺、消化道、乃至肺部与呼吸道,最终容易发展为过早呼吸衰竭

《解药》一书称囊性纤维化“是一种折磨人的消耗性疾病,是患儿及其家长的噩梦。家长只能看着孩子每日饱受病痛折磨,希望渺茫地对抗着咳嗽、哮喘呼吸道感染以及营养不良。最让人绝望的是,哪怕进行了肺移植,这些孩子大多还是会夭折。”

历经一代代科学家、产业界及慈善界的共同努力,80年代,人们找到了囊性纤维化的致病原因,即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的突变,这为进一步找出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奠定了基础。

近十年来,科学及产业界合作,开发了针对 CFTR 功能和 CFTR 的一般细胞内蛋白质加工的病理缺陷的药物,被获批用于基于特定 CFTR 突变的囊性纤维化亚组人群。

囊性纤维化至今难以治愈,但患者已不必再面对早早夭折的残酷命运。2019年,福泰制药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问世,根据囊性纤维化基金会的说法,“这种药物代表了 囊性纤维化历史上最大的治疗进步,为疾病的根本原因提供了治疗方法,最终可能为 90% 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带来调节剂治疗。”在药物的帮助下,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降低,粘液造成的各类器官损伤减少,肺部功能也有了显著改善。

在这样的领域,致力于基础研究和早期发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高超的能力和跨界合作。只有当创新想法、专业知识和一体化能力有机结合,一款新药才能更容易地穿越实验室的复杂旅程,抵达患者手中。

CRDMO的价值

Trikafta是罕见病药物研发中的杰出范例。纵观全球,我们希望这样的案例能够更多、更快地涌现,但其挑战也是巨大的。

新药研发开发历来面临着长周期、高成本、低成功率的困境。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最近一份行业文件显示,近年来,开发一种疗法的成本可能高达26亿美元,耗时超过10年。而即使如此投入,近90%的候选药物会在临床试验阶段失败。

罕见病领域患者人数更少,研究更难展开,新药研发挑战会被进一步放大。根据BIO的数据,罕见病领域85%的临床阶段创新产品来自于小型和新兴公司,这些公司毫无疑问是创新的引擎,但资金有限,通常不会投入重金自建设施,严重依赖CXO来推进其产品从临床开发到投产的整个过程。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2024年投资者开放日)

能力全面、端到端的CRDMO的价值尤其突显。以头部公司药明康德为例,作为一个一体化CRDMO平台,其全面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就能助中小型公司一臂之力。

比如在纤维化领域,药明康德生物学业务平台(WuXi Biology)在过去三年中为美国FDA/中国NMPA提交了超过40个纤维化药物相关的IND申请,拥有超过500种独特的动物模型,涵盖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纤维化、肺/肝/肾疾病、代谢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眼病、听觉疾病等领域,能够支持全球合作伙伴的纤维化药物开发,其中也包括囊性纤维化。

提交IND处在新药开发的早期“R”端(研究发现阶段),由于比CDMO多了一个“R”,药明康德CRDMO能够对科学发展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前瞻的洞察。

而CRDMO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不仅能够帮助药企提交IND,更能推动创新项目从早期研究(R)向后端开发及生产(D&M)快速转化,这意味着项目可以在一致的质量体系内高效推进,并降低在不同供应商之间转移的风险。

这样的公司能成为药企的合作伙伴也不足为奇。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药明康德目前在全球有近6000家客户,助力的项目不乏罕见病。根据2024年9月药明康德在投资者开放日上公布的信息,其旗下WuXi TIDES正在帮助合作伙伴加速20多款新分子疗法开发用以治疗多种罕见病,其中涵盖了多种复杂偶联药物,助力罕见病不再“罕治”。

医药行业媒体24/7 Biopharma去年刊载的一篇海外青年学者的手记中提到,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CRDMO平台是创新药物开发的“无名英雄”,它们对药企的支持覆盖了突破性疗法从科学发现(R)到最终商业化上市(D&M)之间的全链路,能够帮助创新成果以最快速度到达最需要的患者手中,“CRDMO平台可以同时研究更多靶标,并总能以一种更快速、更清晰的路径把创新的想法转化成现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