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医患携手点亮肺癌"长生存"希望 “千方百济行”医患科学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

来源:生物谷 2025-11-24 15:29

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肺癌防治,增强防癌抗癌意识。11月21日,由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发起、觅健、咚咚癌友圈、熊猫和朋友们等患者组织以及爱

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肺癌防治,增强防癌抗癌意识。11月21日,由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发起、觅健、咚咚癌友圈、熊猫和朋友们等患者组织以及爱心企业百济神州共同支持的“千方百济行”医患科学交流活动,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和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圆满举行。数十位肺癌患友及其家庭亲身探访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一线生物制药基地,见证我国医药产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路布局,并与临床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助力更多患友树立治疗信心、科学抗击癌症。

作为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肺癌始终是癌症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数达106.06万、死亡例达73.3万,且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1。近年来,随着我国肺癌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诊疗方案的加速发展,肺癌相关死亡率的上升势头正有望得到遏制。统计显示,我国肺癌的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稳步提升,从既往的18.7%上升至32.1%2,标志着肺癌诊疗正逐步迈向“慢病化”管理的长生存新时代。

 

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亚雷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亚雷教授在现场分享中指出,在《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开展肺癌早筛行动,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得以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而在治疗方面,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创新免疫治疗方案正快速发展,不仅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而且正逐渐前移至早中期患者的围术期阶段,通过规范化治疗,让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迎来了显著提升。

活动期间,围绕肺癌诊疗的常见问题,与会专家和现场患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帮助患者了解到更多肺癌诊疗的新进展,树立生存信心。张亚雷教授进一步介绍道,肺癌早期是治疗的“黄金窗口期”,患者有望通过根治性手术实现临床治愈。但在术后,多数患者仍面临复发或转移风险,亟需更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如今随着围术期免疫治疗模式的日趋成熟,患者预后得到了有效改善。多项Ⅲ期临床研究相继证实,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提高五年生存率,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存机会。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张亚雷教授认为,晚期肺癌的治疗目标已经转向追求“延长生存”,总生存期(OS)成为临床关注的核心指标。伴随替雷利珠单抗等免疫疗法的广泛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正逐步成为现实,5年生存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在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也在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中展现出长期生存获益。这让晚期肺癌患者逐步迈入慢病化管理阶段,实现更长、更有质量的生存。

在活动最后,现场患友代表也分享了自己抗击癌症的心路历程,用亲身经历鼓励更多患友保持积极的抗癌心态、坚持科学治疗,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给予肺癌患者更多关怀与支持,让抗癌之路不再孤单。展望未来,张亚雷教授表示,肺癌防治是一场持久战,相信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高品质、可负担的原研创新好药,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早日实现。

从“谈癌色变”到“长期生存”,肺癌诊疗领域的变革背后,是国家对癌症防控的高度重视,以及诊疗技术不断进步共同驱动的结果。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免疫治疗的获益已突破单一癌种,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已在胃癌肝癌等多个癌种中同样展示出显著疗效,甚至部分晚期胃癌患者也实现了五年生存,标志着我国癌症整体生存水平迈上新台阶。未来,伴随免疫疗法等创新精准治疗方案的不断涌现、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的持续完善,我国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持续点亮着生命希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