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也许是并不是一段憋屈的人生
来源:生物探索 2021-02-22 10:28
最近,关于口吃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突破。UCR医学院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系教授兼主席Gerald A. Maguire博士在《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发表了一篇题为Investigation of Risperidone Treatment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Brain Act
最近,关于口吃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突破。UCR医学院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系教授兼主席Gerald A. Maguire博士在《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发表了一篇题为Investigation of Risperidone Treatment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Brain Activity in Patients Who Stutter的文章,将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技术整合到口吃治疗中,发现以往被指定用于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的药物“利培酮”可能对口吃有一定的疗效,且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大脑纹状体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关。
2019年,《PNAS》发布了一篇题为Human GNPTAB stuttering mutations engineered into mice cause vocalization deficits and astrocyte pathology in the corpus callosum的研究报告推测,在小鼠口吃模型中,胼胝体中一个亚群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了,表面口吃与神经胶质病理有关。
多巴胺水平升高与纹状体中星形胶质细胞活性降低存在联系。早前的研究发现,利培酮这种精神科药物可做为第二代多巴胺拮抗剂,它可以阻断大脑中多巴胺作用的受体,从而防止过多的多巴胺活性。这些情况说明,在口吃药物缺乏的背景下,多巴胺拮抗剂可能是治疗口吃的潜在药物。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基于神经影像技术可视化口吃者的大脑变化来帮助优化实验结果。他们对10位成年受试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以观察利培酮对脑代谢的影响。受试者在服用利培酮(0.5-2.0 mg /天)或安慰剂六周后,进行单独朗读任务。与此同时,对每个人进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FDG-PET)。
研究发现,利培酮治疗组的受试者的口吃频率、口吃持续时间得到缓解,且受试者在大脑的特定区域显示出更高的葡萄糖摄取,即更高的新陈代谢,这更有力的证实了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口吃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假说。
然而由于该研究样本量太小,且涉及辐射暴露的成像技术相对有限,因此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利培酮如何激活纹状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确切机制,只是猜测利培酮可能是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使其释放一种信号分子,通过阻断其多巴胺受体来影响纹状体中的神经元。
未来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利用神经影像技术可视化口吃者的大脑变化找到这种信号分子,并更好地了解星形胶质细胞发挥的确切作用,从而设计出针对星形胶质细胞治疗口吃的有效药物。
目前,UCR医学院已经与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签署了一项研究合作协议,以共同开展有关口吃的研究。希望未来科研人员能致力于进一步了解造成口吃的原因以及口吃的不同类型,为口吃者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