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万美元的天价AAV药物早期论文被撤稿,还曾出现两名患者死亡
来源:bioSeedin柏思荟 2022-10-17 10:51
截止目前,国内尚未有适用于SMA患者的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不过,嘉因生物在2022年关于“EXG001-307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得批准,这是国内首款针对I型SMA患者自主研发的基因疗法
近日,诺华旗下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AAV基因治疗药物 Zolgensma 的一篇临床前研究论文被 Nature Biotechnology 撤稿。
Zolgensma于2019年5月上市,是FDA批准的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治疗SMA的基因疗法,售价高达210万美元。该药物最初由AveXis公司开发(该公司后被诺华收购),它将表达正常SMN蛋白的基因装载在AAV9病毒载体中,并进行了改良,提高它产生SMN蛋白的能力。
Nature Biotechnology 发布的撤稿声明指出,这篇题为:Rescue of th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phenotype in a mouse model by early postnatal delivery of SMN 的论文中存在“数据不准确”问题。该论文是AAV基因治疗药物 Zolgensma 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前研究,论文发表于2010年2月28日。
其实在2021年,论文作者就提醒 Nature Biotechnology 该论文中图1e的不准确之处。2022年,期刊编辑部收到了作者提供的1e的原始源数据文件,该文件证实了报告的小鼠寿命以及动物实验的多个不准确之处。
撤稿声明特别指出,该研究中只有一只接受治疗的小鼠,而不是报告的六只小鼠。因此,根据审稿人和编辑对数据的评估,Nature Biotechonology 认为图1e和相关文本中的不准确程度破坏了对研究的充分信心,做出了撤稿决定。
这并不是诺华第一次和数据问题扯上关系。在2019年,FDA就因为诺华存在数据操控而发出过严厉指控,当时曾表示“正在考虑民事和刑事处罚”。
FDA指出的问题数据是营销应用程序中包含的产品测试数据,制造商使用此产品测试数据来支持其产品生产工艺的开发。虽然并不是关键性数据,但影响到在生物制剂许可证申请(BLA)中提交并经FDA审查的动物产品测试中某些数据的准确性。
引发FDA更大怒火的是,在 FDA 批准该产品之前公司已经意识到了数据操纵问题,但并未通知FDA,而是进行了内部调查,确认问题数据是否影响Zolgensma的功效,安全性或质量,直到产品获得批准后才向FDA报告这一事实。
对此,FDA表示,“FDA将利用其全部权力,采取适当行动,其中可能包括民事或刑事处罚。”
2020年,FDA完成了对该公司提交的关于数据操纵问题的报告审查,将其最终定性为“为自愿行动”,并表示无需采取进一步的执法行动,这一事件才算有惊无险地落幕。
又是AAV载体
事实上,撤稿对Zolgensma药物本身的影响并不大。被撤稿的论文是2010年的临床前研究,该研究只针对临床前的动物有效性模型。两次的数据问题也都与药物本身的安全性、有效性没有联系,并不能否认药物的治疗效果。
在过去三年里,这款产品的销售额持续升高。Zolgensma在2020年、2021年分别为诺华带来9.2亿美元、13.51亿美元的入账,2022年H1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42亿美元。
真正引发业界担忧的是不久前报告的2例死亡病例。8月份,媒体报道,有2名儿童在接受Zolgensma治疗后死亡。死亡发生在Zolgensma输注后大约5到6周,在逐渐减少维持肝功能药物皮质类固醇后大约1到10天,死因是急性肝功能衰竭。
这是Zolgensma上市后首次发生患者因急性肝衰竭而死亡的事件,诺华因此强调了在皮质类固醇逐渐减少期间以及在Zolgensma输注后至少三个月和/或在临床指示的其它时间加强监测肝功能的重要性。
在未上市之前, Zolgensma也曾报告过死亡病例:2019年,III期试验中报告有1名患者死于呼吸衰竭;此外在欧洲试验中也出现过1例 6个月大的1型SMA患者死亡病例。
与很多出问题的基因疗法一样,Zolgensma选用的是AAV9病毒载体,而使用AAV载体导致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近年来有多个试验都遭到FDA的临床暂停,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就是蓝鸟生物。今年2022年4月,安斯泰来也主动终止了三个在研基因疗法项目,损失5.6亿美元。
全球范围内,仅有三种治疗SMA的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分别为诺华的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渤健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Spinraza以及罗氏的小分子药物Risdiplam。
截止目前,国内尚未有适用于SMA患者的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不过,嘉因生物在2022年关于“EXG001-307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得批准,这是国内首款针对I型SMA患者自主研发的基因疗法,有望填空国内此类疗法的空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