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Adv: 致癌基因EVI1通过与CTBP2的可靶向相互作用驱动急性髓系白血病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05-29 10:28

本研究发现干扰转录因子如EVI1及其辅助因子的蛋白-蛋白界面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并应用于治疗目的。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EVI1的异常激活与治疗反应差和生存率降低相关。表达EVI1的白血病包括3q26/MECOM (MDS1和EVI1复合体位点,EVI1的转录源)或11q23/MLL重排的白血病。在3q26/MECOM重排的情况下,主动增强子向MECOM位点转移。在大约40%的11q23/MLL-重排的AML患者中,EVI1过表达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无论激活机制如何,EVI1对于这些AML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未分化表型至关重要。因此,消除EVI1或干扰其功能可能是这些侵袭性AML的有效治疗策略。

EVI1编码一个含有两个DNA结合锌指结构域的核蛋白,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具有重要的抑制功能。除了EVI1,一个长同种异构体MDS1- EVI1 (PRDM3)也从这个位点转录。这两种亚型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MDS- EVI1含有一个与组蛋白甲基化有关的SET结构域。然而,MDS1- EVI1在3q26/MECOM重排的AML中不表达或几乎不表达。这就提出了EVI1如何抑制转录并导致白血病转化的问题。很可能EVI1将其他蛋白质招募到其基因组中的结合位点以发挥其抑制作用。关于这些伙伴和相互作用机制的确切知识可能用于靶向EVI1驱动的AML。

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48792/

近日,来自荷兰伊拉斯谟癌症研究所血液科的研究者们在Sci Adv杂志上发表了题为“Oncogene EVI1 driv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via a targetable interaction with CTBP2”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致癌基因EVI1通过与CTBP2的可靶向相互作用驱动急性髓系白血病,可能为这种由EVI1过表达引起的高度侵袭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治疗提供了一种策略。

由染色体3q26/MECOM重排引起的EVI1激活驱动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不可治愈的。由于转录因子如EVI1是出了名的难以靶向,因此深入了解EVI1驱动髓细胞转化的机制可能为治疗提供替代途径。

几个EVI1的相互作用伙伴已经在各种实验系统中被发现,包括CTBP1/2、MBD3、EHMT2、HDAC1/2、SUV39H1和SMAD3。在这项研究中,应用蛋白质折叠预测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者证明了EVI1通过单个PLDLS基序与CTBP1和CTBP2的相互作用对于白血病转化是不可或缺的,并表明EVI1和CTBP2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白血病细胞增殖至关重要。这种交互依赖于EVI1中的PLDLS域。含有PLDLS的重复构建物胜过EVI1- CTBP相互作用并逆转白血病表型,这一概念验证研究证明了通过干扰EVI1及其蛋白伙伴靶向高风险AML亚群的可能性。

EVI1- CTBP2相互作用竞争性抑制剂的鉴定

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48792/

在体外和异种移植模型中,一个4× PLDLS重复构建体优于EVI1与CTBP1和CTBP2的结合,并抑制3q26/MECOM重排AML的增殖。这一概念验证研究开启了用特异性EVI1- CTBP抑制剂治疗最无法治愈的AML的可能性。这对EVI1异常表达的其他肿瘤类型和由不同CTBP依赖性致癌转录因子转化的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EVI1- CTBP2抑制剂抑制EVI1转化的人白血病细胞的体内生长

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48792/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干扰转录因子如EVI1及其辅助因子的蛋白-蛋白界面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并应用于治疗目的。由于EVI1过表达在其他肿瘤类型中也有报道,如卵巢癌乳腺癌,该研究结果可能不限于3q26/MECOM-重排的AMLs。PLDLS- to- CTBP相互作用在这些肿瘤中是否必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生成化学优化的EVI1衍生的PLDLS肽可能会导致稳定的小分子的发展,干扰EVI1和CTBP1/2复合物的形成,这些化合物对EVI1驱动的白血病和健康HSPCs的影响应该在体内进行测试。这些研究也将揭示CTBP1/2在正常造血中的作用。最终,临床试验可能为这种由EVI1过表达引起的高度侵袭性AML的新治疗选择铺平道路。 (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文献

Dorien Pastoors et al. Oncogene EVI1 driv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via a targetable interaction with CTBP2. Sci Adv. 2024 May 17;10(20):eadk9076. doi: 10.1126/sciadv.adk907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