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0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盘点肝炎研究进展

  1. HBV
  2. HCV
  3. 世界肝炎日
  4. 丙肝
  5. 乙肝
  6. 病毒性肝炎

来源:本站原创 2020-07-29 22:47

2020年7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为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了宣传主题:“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
2020年7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为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了宣传主题:“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导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为严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导致的肝炎造成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近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所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人口总数的7.18%,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在HBV预防性疫苗广泛使用后,乙肝病毒新发感染率有了显着下降,但是针对已经建立慢性感染的乙肝患者,目前为止,仍旧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7%~3.1%,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1.eLife 病毒利用免疫蛋白来避免抗病毒免疫系统!
doi:10.7554/eLife.52237


根据近日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通过发现丙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诡计,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病毒防御系统,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病毒感染。
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在实验中,研究小组使用了感染了C型肝炎病毒的人肝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或不具有正常的先天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扫描身体以寻找潜在的威胁,如病毒或细菌,并引发反应。科学家们使用一种叫做短发夹RNA的工具来选择性地抑制CypA,并发现这阻止了该病毒仅在具有正常先天免疫系统的肝细胞中复制。他们还表明,CypA抑制剂有助于阻止病毒吸收CypA并阻止其增殖。

已知CypA与一种称为蛋白激酶R (PKR)的免疫蛋白结合,影响其检测病毒的能力。因此,研究小组使用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工具,在具有先天免疫系统的人类肝细胞中切除了PKR的基因。在没有PKR的细胞中,亲环蛋白抑制剂阻止病毒繁殖的能力较弱。这是因为识别病毒和触发抗病毒防御的PKR不存在。

2.mBio:传染病免疫疗法的新靶点
doi:10.1128/mBio.01293-20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同事发现,当免疫系统首先对病毒或细菌之类的传染原作出反应时,自然制动可防止过度激活。他们在《mBio》杂志上进行的新研究描述了这种制动机制的基本原理以及SARS-CoV-2的激活方式。他们的发现为免疫疗法提供了潜在的靶标。

当细胞识别带有PAMP分子特征的传染原时,会提高 CD47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也就是“不要吃我”的信号。 CD47表达的增加会削弱巨噬细胞的能力。而吞噬细胞将被感染的细胞吞噬并讲解后会进一步刺激免疫反应。观察发现,CD47的上调受多种类型感染的影响,包括由小鼠逆转录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膜脑膜炎病毒,LaCrosse病毒,SARS-CoV-2以及由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和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

通过用抗体阻断CD47介导的信号转染脑膜炎病毒小鼠模型,作者证明了它们可以提高病原体清除的速度。此外,敲除小鼠中的CD47基因可提高其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能力,并显著延长其生存期。此外,对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的细胞和血浆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人体中也有CD47的上调。在这些研究中,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和直接感染都促进了CD47表达的增加。

3.JVI:新研究表明小分子化合物EIDD-1931可抑制包括鼠肝炎病毒和MERS-CoV在内的一系列冠状病毒
doi:10.1128/JVI.01348-19


小分子胞苷类似物β-d-N4-羟胞苷(β-d-N4-Hydroxycytidine, NHC,也称为EIDD-1931,由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物开发研究所开发)最近已被证明可抑制多种病毒,包括基孔肯雅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丙型肝炎病毒(HCV)、诺如病毒、甲型流感病毒(IAV)、乙型流感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先前的报道显示了在治疗后病毒基因组中转换突变(transition mutation)的增加。人们还报道了EIDD-1931对人α冠状病毒HCoV-NL63和β冠状病毒SARS-CoV的抗病毒活性。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尚未报道EIDD-1931抑制任何冠状病毒的作用机制,也未报道过冠状病毒对EIDD-1931的耐药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埃默里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研究了EIDD-1931对两种不同的β冠状病毒---鼠肝炎病毒(MHV)和MERS-CoV---的抑制作用以及这两种冠状病毒对EIDD-1931的耐药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mall-Molecule Antiviral β-d-N4-Hydroxycytidine Inhibits a Proofreading-Intact Coronavirus with a High Genetic Barrier to Resistance”。

4.Science子刊:改性环糊精分子可作为广谱杀病毒药物,同时可阻止病毒耐药性产生
doi:10.1126/sciadv.aax9318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用糖分子制成的新型抗病毒物质,它们可以在接触时消灭病毒,并且可能有助于抵抗病毒性流行病爆发。他们发现它们有望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HS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寨卡病毒(ZIKV)等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29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dified cyclodextrins as broad-spectrum antivirals”。论文通讯作者为日内瓦大学的Caroline Tapparel教授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tellacci教授。论文第一作者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Samuel Jones博士和瑞士日内瓦大学的Valeria Cagno博士。
图片来自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10.1126/sciadv.aax9318。

尽管处于早期的开发阶段,这些新型抗病毒物质的广谱活性也可能有效抵抗新近流行的病毒性疾病,比如近期在中国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流行病。

5.Nature子刊:新研究有助抵抗HIV和HBV
doi:10.1038/s42003-019-0706-x


在美国有100多万HIV感染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两种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如何抑制病毒的机制。这一发现有望为世界上感染了HIV的3600多万人和其他遭受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人打开了新的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之门。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lucidating 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L-nucleotides with 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 and mechanism of M184V-caused drug resistance”。

在这篇论文中,论文通讯作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的Zucai Suo教授及其同事们还提供了理解单个HIV-1突变如何可以让抗HIV药物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失去疗效的关键。这些药物为制造出它们的公司每年赢取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然而产生耐药性的患者的比例为治疗这种疾病带来严重而危险的障碍。

6.PLoS Pathog:重大进展!靶向作用载体蛋白E或有望彻底清除人体中的乙肝病毒
doi:10.1371/journal.ppat.1007874


近日,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体载脂蛋白E(apoE,apolipoprotein E)或能促进乙肝病毒感染和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干扰apoE生物发生、分泌以及与受体结合的抑制剂或作为一种新型疗法来消除慢性乙肝感染。慢性乙肝感染在全球影响着2.4亿人的健康,这同时也是全球人群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乙肝病毒是引发多种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包括慢性肝炎、皮脂腺病、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apoE能够促进乙肝病毒感染和产生,apoE在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乙肝病毒中研究者发现了大量人类apoE蛋白,而且其会整合到病毒的包膜中,利用apoE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通过沉默apoE的表达及敲除apoE基因,都能够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感染。此外,下调apoE基因的表达或敲除携带乙肝病毒的肝脏细胞中的apoE基因就会明显干扰乙肝病毒的产生。最后研究者推测,apoE似乎能够通过躲避宿主机体的免疫反应在持续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一点与其在丙肝病毒生命周期中所扮演的角色较为相似。

7.Gut:科学家识别出特殊记忆NK细胞 有望帮助改善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和疗法策略
doi:10.1136/gutjnl-2019-319252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u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Westmead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类新型特殊的人类细胞亚群,其或参与了机体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并改善未来的疫苗研究。

目前乙肝疫苗能通过机体的免疫记忆来预防后期再次被乙肝病毒感染,当机体暴露于乙肝病毒中时,疫苗能够“训练”免疫系统来消除病毒;多年以来,免疫记忆被认为是通过B细胞和T细胞免疫反应来驱动的,最近对小鼠进行研究后,研究者表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或能记住病毒感染,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种机制是否适用于人类病毒感染之中。

为此,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在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中分析NK细胞的特性,并将其与未接触过乙肝病毒的人群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者Ratna Wijaya表示,我们首次发现,当人类机体暴露于乙肝病毒后就会产生记忆NK细胞(mNKs),这项研究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其能帮助研究者理解机体在接种疫苗后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此前研究人员认为,NK细胞的免疫反应是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机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会抵御包括病毒在内的所有外来抗原,而并非特异性靶向作用特定抗原,如今研究者证实,人类机体中的NK细胞能够获得免疫记忆力,并在随后的感染中特异性地靶向作用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

8.Nat Microbiol:最新发现!科学家们鉴别出对乙肝病毒建立持久感染非常重要的关键因子
doi:10.1038/s41564-020-0678-0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类人类蛋白,乙肝病毒(HBV)或能利用这些蛋白来在肝脏细胞内永久定居;相关研究结果或为科学家们开发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指明了方向,慢性乙肝会增加患者肝癌的风险,其每年在全球会引发几乎90万人死亡。

为了识别出能够修复乙肝病毒DNA的组分,研究者Alexander Ploss等人在检测管中重复了整个过程,他们检测了多种DNA修复因子,结果发现,仅有从人类细胞中纯化出的5个因子就足以完成病毒DNA的修复过程,移除其中一个因子或会抑制修复过程被成功完成,这就表明,靶向作用任何一种因子都会潜在抑制乙肝病毒的感染。
图片来源:Lei Wei and Alexander Ploss, Princeton University。

其中一种必要的修复因子—DNA聚合酶delta或能被药物阿非迪霉素(aphidicolin)所抑制,阿非迪霉素疗法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DNA的修复,不仅在检测管中如此,在真实被感染的肝脏细胞中亦是如此;研究者Ploss表示,后期我们将会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揭示上述五种修复因子是如何相互协作来修复乙肝病毒基因组的,本文研究也开了个好头,最终回答了科学家们几十年来就存在的问题,即病毒的DNA是如何形成稳定形式的;直到科学家们理解了对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过程,否则能够完全清楚乙肝病毒感染的靶向性临床疗法或将是遥不可及的。

9.Immunity:我国科学家揭示靶向巨噬细胞中的胆固醇代谢可清除病毒感染
doi:10.1016/j.immuni.2019.11.015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王红艳(Wang Hongyan)课题组和上海大学的魏斌(Wei Bin)教授合作筛选了调节胆固醇代谢的多种酶的表达水平,以更好地了解胆固醇代谢物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Immunit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 Integrates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IRF3 Activation to Eliminate Infection”。
图片来自Immunity, 2019, doi:10.1016/j.immuni.2019.11.015。

为了找到参与抗病毒感染的酶或相应的天然胆固醇代谢物,这些研究人员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和感染了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小鼠中筛选了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 DHCR7)是一种将7-脱氢胆固醇(7-DHC)转化为胆固醇的酶。携带Dhcr7突变的患者患有智力障碍。但是,DHCR7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这项新的研究表明敲除DHCR7基因或DHCR7抑制剂治疗可以促进IRF3激活和I型干扰素(IFNβ)的产生,从而在体内或体外清除多种病毒。

这项新的研究还揭示了三苯氧胺治疗在细胞水平上抑制了VSV和寨卡病毒的感染,这表明三苯氧胺可能作为一种抗感染药加以使用。用DHCR7抑制剂AY9944处理的小鼠血清7-DHC浓度显著增加,这会促进IRF3磷酸化并增强巨噬细胞中的IFNβ产生,从而保护小鼠免受致死剂量的VSV或H1N1流感病毒的侵害。

此外,这项新的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增强了AKT3的表达,而7-DHC处理则进一步激活了AKT3。AKT3直接结合IRF3并且在IRF3的Ser385位点上诱导IRF3磷酸化,此外TBK1在IRF3的Ser386位点上诱导IRF3磷酸化,从而实现IRF3的二聚化和完全激活。

10.JAMA:新型直接作用的抗病毒疗法或能有效清除丙肝病毒感染
doi:10.1001/jama.2019.20788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新型直接作用的抗病毒疗法或能高效清除丙肝病毒感染。美国预防卫生工作组(U.S. Preventive Health Task Force)提出了一项针对丙肝进行全面筛查的新建议,研究者建议,到目前为止,应该对对1945年至1965年出生、有注射毒品等危险因素的人进行丙肝感染的全面筛查。

研究证据表明,这种新型直接发挥作用的抗病毒疗法能有效靶向作用丙肝病毒,且副作用较小;医学博士Roger Chou说道,这在丙肝感染治疗上确实是一大显著的进步,从历史上来讲,丙肝感染的确非常难以治疗,而且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常常难以忍受;这种新型疗法能有效对患者治疗且副作用较少,通常在8-12周内就能完成治疗,而此前丙肝的常规疗法则需要大约1年时间。

在美国,丙肝是一种最常见的血液传染性疾病,大约有240万丙肝患者,如果未经治疗的话,丙肝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肝衰竭及肝癌等;这项最新研究更新了研究人员于2013年进行的一次评估,当时,研究者刚开始将直接作用的抗病毒疗法与干扰素注射联合使用来治疗丙肝患者,干扰素能增强机体抑制病毒的总体免疫反应,然而长期的疗法会引发患者出现类似流感的副作用。201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报告中,研究人员首次引入了能直接发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当与干扰素联合后,第一代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率在68%-78%之间,在治疗后该疗法能使得患者机体血液中的病毒达到检测不到的程度。(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