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里有玄机!J Sci Food Agric研究发现生普熟普茶多酚在对抗肥胖上各显神通,关键和肠道菌群“肠型”有关!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2-19 10:22
研究发现,生普和熟普茶多酚均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改善代谢和炎症,调节肠道菌群肠型。二者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或与肠型有关,为生普和熟普茶多酚用于肥胖干预提供依据。
家人们,当代生活里,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难题。走在街头,能看到不少被肥胖困扰的身影,而肥胖带来的可不止身材走样,它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诸多健康隐患紧密相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最近,J Sci Food Agric上的一项研究Differences in anti-obesity effects between raw and ripened Pu-erh tea polyphenols: impact on gut microbiota enterotypes给渴望解决肥胖问题的人们带来了新希望——研究聚焦普洱茶,探寻其在对抗肥胖上的神奇功效。
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其中的茶多酚是关键活性成分。本次研究就着重探究生普茶多酚(R-TP)和熟普茶多酚(F-TP)的抗肥胖特性及作用机制。这可不是简单的研究,它或许能为肥胖治疗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R-TP和F-TP在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方面表现亮眼。实验以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为对象,给它们喂食R-TP和F-TP后,小鼠体重明显降低。实验期间,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一路飙升,到第22周达到40.50 ± 2.28 g,而接受R-TP和F-TP处理的小组体重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体重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而且,它们还改善了胰岛素抵抗,调节了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在血脂调节上,高脂饮食组小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大幅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R-TP和F-TP处理后,这些指标明显改善,且R-TP缓解高血脂的效果更胜一筹。
图 1:F-TP和R-T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参数和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在改善葡萄糖代谢紊乱方面,R-TP和F-TP同样效果显著。高脂饮食会让小鼠葡萄糖代谢异常,血糖吸收速率降低,还会出现胰岛素分泌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补充R-TP和F-TP后,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显著改善,R-TP和F-TP分别使血糖曲线下面积(AUC)降低了14.11%和15.95%,有效降低了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得注意的是,R-TP在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方面更有效,F-TP则在降低与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GLUT4和IRS1的表达水平上表现更好。
图 2:F-TP和R-T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葡萄糖代谢紊乱的影响
炎症与肥胖相互影响,R-TP和F-TP在减轻炎症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肥胖会引发慢性全身性低度炎症,而这两种茶多酚都能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实验数据显示,高脂饮食组小鼠血清中的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水平显著升高,R-TP和F-TP处理后,这些因子水平降低,其中F-TP在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生成方面效果更佳。
肠道菌群与肥胖关系密切,R-TP和F-TP对其有调节作用。高脂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增加有害菌群如Atopobiaceae等的相对丰度,减少有益菌群如Lactobacillaceae等的数量。而R-TP和F-TP能使肠道菌群组成恢复到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鼠的肠道菌群可分为三种肠型:Type-1主要由Lactobacillaceae主导;Type-2中Lactobacillaceae、Muribaculaceae和Lachnospiraceae的含量较高;Type-HFD则以Atopobiaceae、Lachnospiraceae等为主。R-TP和F-TP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肠型,促进肠道菌群健康。
图 3:F-TP和R-TP对肠道菌群在门和科水平的影响
综上所述,R-TP和F-TP都具有显著的抗肥胖特性,它们在调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减轻炎症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二者都有良好效果,但在具体作用机制和效果上存在细微差异。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来说,这一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普洱茶在健康领域的潜力。不过目前研究基于小鼠实验,未来还需更多人体临床试验验证。我们可以将普洱茶纳入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用,也许能在对抗肥胖的道路上助我们一臂之力,让我们离健康更近一步。(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Ning Z, Pan W, Huang Y, et al. Differences in anti-obesity effects between raw and ripened Pu-erh tea polyphenols: impact on gut microbiota enterotypes. J Sci Food Agric.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3, 2025. doi:10.1002/jsfa.1415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