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重磅发现:打疫苗就像买房,位置很重要!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5-02 09:54

当接种疫苗时,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会变得“活跃”。这些巨噬细胞随后会引导记忆 B 细胞的定位,以便在同侧手臂接种加强针时能更有效地作出反应。

免疫接种,是将无害的病原体版本(疫苗抗原)引入人体,它会经过淋巴结,淋巴结就像免疫“训练营”,训练人体抵御真正的病原体。

疫苗通过诱导长寿命浆细胞(PC)分泌中和抗体以及生成记忆 B 细胞(Bmem),从而预防反复感染和疾病。长寿命浆细胞已分化到终末阶段,只能分泌靶向最初抗原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固定的抗体。相比之下,Bmem 有可能在被膜下增殖灶(SPF)中迅速分化为短寿命浆细胞,或者重新进入次级生发中心(GC),进一步多样化其 B 细胞受体(BCR),以提高其对原始抗原的亲和力,并扩大其对抗原变体的特异性。后者对于弱交叉反应性的记忆 B 细胞获得针对快速变异的呼吸道病原体的更高亲和力至关重要。因此,浆细胞(PC)与记忆 B 细胞(Bmem)之间的命运抉择对于疫苗接种的效果以及有效体液免疫的形成至关重要。

2025 年4月28日,澳大利亚Garvan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Macrophages direct location-dependent recall of B cell memory to vaccination 的研究论文。

为何在接种第一剂疫苗的同侧手臂接种加强针能更快地产生更有效的免疫反应?

该研究发现,当接种疫苗时,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会变得“活跃”。这些巨噬细胞随后会引导记忆 B 细胞的定位,以便在同侧手臂接种加强针时能更有效地作出反应。这一发现在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得到了验证,为改进疫苗接种方法提供了证据,也为提高疫苗效力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新方法。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前沿活体成像技术,追踪了记忆 B 细胞对小鼠模型蛋白抗原初免-加强免疫的迁移行为和细胞命运变化,结果显示,在小鼠模型中发现,记忆 B 细胞(Bmem)会迁移至引流淋巴结(dLN),并与驻留在此的巨噬细胞发生密切相互作用。当在相同部位注射加强针时,已处于警戒状态的被激活的被膜下窦巨噬细胞(SSM)能高效捕获抗原,并激活记忆 B 细胞以产生高质量抗体。与在另一侧的非引流淋巴结(ndLN)加强免疫相比,在同侧引流淋巴结(dLN)加强免疫时,对第二次免疫的回忆反应的质量和数量显著更高。

研究团队表示,巨噬细胞以吞噬病原体和清除死亡细胞而闻名,但这项研究提示我们,注射部位附近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在下次接种疫苗时也发挥着协调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作用,所以疫苗接种的位置确实很重要。 

为了确定动物实验结果对人类疫苗的适用性,研究团队还对 30 名志愿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这些志愿者接种的是辉瑞-BioNTech的新冠 mRNA 疫苗。其中 20 名参与者在接种第一剂疫苗的同侧手臂接种了加强针,而另外 10 名则在对侧手臂接种。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第一剂疫苗的同侧手臂接种加强针,中和抗体的产生速度更快,能在第一周内产生更深入、更广泛的免疫记忆反应,他们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也更有效。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 当接种加强针时,引流淋巴结(dLN)中的记忆 B 细胞会重新进入生发中心;

  • 非引流淋巴结(ndLN)中循环的记忆 B 细胞在加强针时更倾向于分化为浆细胞;

  • 引流淋巴结中被激活的被膜下窦巨噬细胞(SSM)可促进驻留记忆 B 细胞重新进入生发中心;

  • 在同侧手臂接种疫苗加强针能促进生发中心的二次募集并加速抗体分泌。

这些发现揭示了预激活的引流淋巴结中被膜下窦巨噬细胞(SSM)在记忆 B 细胞(Bmem)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了未被重视的作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