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 Psych:科学家识别出人类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治疗性靶点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3-02-21 17:21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靶向作用神经元中的钙离子通路或代表了一种治疗罕见精神分裂症形式的潜在治疗性手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让人衰弱的精神性疾病,其有着非常大的遗传因素,然而,关于其神经发育的基质,目前研究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上题为“Excitatory Dysfunction Drives Network and Calcium Handling Deficits in 16p11.2 Duplication Schizophrenia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Neuron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靶向作用神经元中的钙离子通路或代表了一种治疗罕见精神分裂症形式的潜在治疗性手段。
研究者Peter Penzes说道,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从携带16p11.2重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机体中制造神经元并描述其特征,同时这也是首次在精神分类症患者的神经元中发现钙离子的信号或许能作为一种中心异常现象。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听觉和视觉幻觉、妄想以及形成和整理思维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机体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这种疾病影响着大约百分之一的普通人群的健康,其与遗传存在较大关联,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参与该疾病发生过程的确切基因。
科学家识别出人类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治疗性靶点。
图片来源: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2). DOI:10.1016/j.biopsych.2022.11.005
利用抗精神病药物就能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这些药物仅能解决一些“正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比如幻觉和妄想,同时其会忽略治疗诸如思维障碍等机体认知功能障碍;尽管目前患者能够获得抗精神病药物,但仅有一部分患者会对其产生反应,因此目前开发新型疗法就变得迫在眉睫了。研究者Penzes说道,由于在小鼠等动物模型中进行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转化到人类机体研究中,这一点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换句话说,某些新型药物或许仅会在实验性动物研究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当转化到人类临床试验中时并不会成功。而开发治疗精神分裂症新型疗法的一种潜在解决途径就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即利用衍生自患者血液或皮肤的细胞来重编程为机体中任何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元等。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携带“16p11.2重复”突变的罕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名健康患者机体中制造出了iPSC衍生的神经元,16p11.2重复将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16倍,这类神经元细胞在实验室中生长了7周直至其形成完整的神经网络。利用包括钙成像显微镜、高通量电生理学和RNA测序技术在内的多种先进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健康神经元细胞而言,当神经元利用钙离子进行交流沟通促进细胞信号和其它必要的细胞内功能时,钙离子信号就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细胞变得功能异常。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利用这些iPSC衍生的神经元来筛查新型药物从而治疗精神分裂症,如果成功的话,这种药物或许就能用于治疗一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它神经系统障碍的患者了。同时,16p11.2突变或许也是自闭症发生的一种主要的风险因素,因此,诸如此类药物随后也能被测试来判断其是否能帮助治疗精神分裂症。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支持网络同步和钙离子信号处理或许能作为直接与这种遗传风险突变体相关的结果。(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Euan Parnell,Lorenza Culotta,Marc P. Forrest, et al. Excitatory Dysfunction Drives Network and Calcium Handling Deficits in 16p11.2 Duplication Schizophrenia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Neurons,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2). DOI:10.1016/j.biopsych.2022.11.00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