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连发3篇中国学者文章,呼吁对野生动植物的关注

  1. 野生动植物

来源:BioWorld 2020-03-31 15:53

3月27日,最新一期 Science 同期发表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三篇文章(Letters)。这三篇文章均关注和呼吁中国野生动植物。1、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题目:Permanently ban wildlife consumption(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张立教授尽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起源尚未最终确定,但中国的
3月27日,最新一期 Science 同期发表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三篇文章(Letters)。这三篇文章均关注和呼吁中国野生动植物。

1、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



题目:Permanently ban wildlife consumption(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的消费)

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张立教授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起源尚未最终确定,但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在该病毒在武汉的早期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2月24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禁止食用任何野外采伐或圈养野生动植物的立法,以防止进一步的公共卫生威胁。

作者认为,中国需要抓住这一机会永久禁止野生动植物消费。

自2003年非典(SARS)爆发以来,中国制定了一些管理政策和法规来控制野生动物市场。但是,当前政策和法规中对“野生动物”的模糊定义导致执法混乱和漏洞。当前的法律保护稀有的、有益的,具有经济或科学价值的陆地和水生野生生物物种,但并未区分圈养和野生种群。例如,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但也在商业繁殖名单上。

野生种群与圈养种群之间无可区别的差异,这为非法野外捕猎后混入养殖并流入市场提供了机会。

同时,我国受保护物种名录已经近30年没有更新,仅涵盖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本土野生物种。例如,已经极度濒临灭绝的勺嘴鹬(下图)仍只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此外,包括蝙蝠在内的1000多种本土物种不在此列,这意味着对这些物种的非法狩猎或贸易可能不会受到惩罚,并可能威胁到公共健康。

2、野生动植物禁令不足



题目:Wildlife consumption ban is insufficient(野生动植物禁令不足)

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王宏新教授

2020年2月24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面禁止食用陆地野生动植物,以保护公众健康。该禁令是针对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爆发而颁布的,该疾病被认为与野生动物的消费有关。

但是,仅完全禁止食用陆地野生动植物并不足以有效保护公众健康免受野生动植物相关疾病的侵害。

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产业包括630万直接从业者,总产值达180亿美元。在短时间内削减这项产业将是困难的。养殖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卫生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此外,还不清楚如何处置这些在养殖的动物。直接杀死也是不人道的,并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新的风险。而将它们放归到野外栖息地可能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鉴于禁止野生动植物养殖业将威胁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实施起来将具有挑战性。

同时,许多中药都是由野生动物产品制成的,例如穿山甲鳞片、蛇胆和蝙蝠粪,但禁令并未涵盖对野生生物的药用。在以药用为目的的野生生物的狩猎、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即使该禁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传统医药产业也将继续威胁野生动植物。

3、新冠肺炎对中国的蝙蝠产生新的威胁



题目:COVID-19 drives new threat to bats in China(新冠肺炎对中国的蝙蝠产生新的威胁)

通讯作者:武汉大学赵华斌教授

在中国,蝙蝠在传统上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蝠与福同音)。全世界有1400多种蝙蝠,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种群数量未知或呈下降趋势。不幸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COVID-19)可能起源于蝙蝠,这使它们的风险增加。

随着COVID-19的传播,许多人开始驱逐其房屋内或附近的正在冬眠蝙蝠。扰乱冬眠的蝙蝠属于异常的唤醒方式,这可能导致蝙蝠死亡率很高,并可能导致其他病毒的传播。

此外,已被捕获的蝙蝠正被释放到野外,而不是它们的原生栖息地,对它们的生存构成进一步威胁。

实际上,新冠病毒与中华菊头蝠有关,而中华菊头蝠并不在城市中冬眠。蝙蝠作为病毒携带者的名声甚至引发了大规模屠杀以保护公共健康的极端建议。对蝙蝠负面特征的夸大而不顾其积极特征,最终可能导致蝙蝠被不必要和有意清除。

蝙蝠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许多关键作用,它们消灭害虫,有助于许多重要植物的授粉和种子扩散。它们也是健康衰老、癌症预防、疾病防御、仿生工程、生态系统功能和适应性进化研究的优秀对象。对于蝙蝠,包括其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公众教育,这对保护它们是迫切且至关重要的。

原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5/1434.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5/1435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5/1436.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