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9月24日】线上研讨会:适应性采样技术——引领灵活靶向富集的未来

来源:生物谷 2025-09-23 15:58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在一些测序应用中,研究的重点可能集中在单个基因或某基因组区域,在这些情况下,全基因组测序则显得低效且昂贵。因此,靶向测序技术成为一种重要选择,能显著减少感兴趣区域测序数据量,从而降低测序成本和数据分析负担,并缩短工作流程时间。

传统的靶向测序方法,如靶向PCR扩增或杂交捕获,通常需要在测序前进行文库制备和富集处理。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往往会导致PCR偏倚,并且操作复杂、费用高且耗时。

Oxford Nanopore的适应性采样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且灵活的靶向测序解决方案。无需PCR、探针面板或其他湿实验室步骤,可在测序过程中实现靶向富集或去除。且能够对以往无法测序的区域(如复杂结构变异、长重复序列和高GC含量序列)进行靶向测序,同时在单次测序运行中检测基因组变异和DNA修饰。 

2025年9月24日14:00-15:00,我们将举办“适应性采样技术——引领灵活靶向富集的未来”的线上知识交流讲座,讲座内容将涵盖

  • Oxford Nanopore适应性采样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

  • Oxford Nanopore适应性采样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 研究人员如何利用适应性采样技术在药物基因组学、遗传性癌症等多个应用领域开展研究项目。

 

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

扫描上方二维码,免费报名参加!

 

 

会议日程

14:00-14:30

Oxford Nanopore适应性采样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

蒲子婧博士  Oxford Nanopore

14:30-15:00

Oxford Nanopore适应性采样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应用开发案例

覃振东博士  Oxford Nanopore

15:00-15:10

在线问答    

蒲子婧,覃振东

 

演讲嘉宾:

演讲嘉宾14:00-14:30

蒲子婧

技术服务经理,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个人简介:蒲子婧,日本新潟大学生命与食品科学博士毕业,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领域应用技术专家。曾任职于赛默飞世尔科技基因分析事业部,多年基因测序行业经验,资深基因组学应用技术专家。

演讲摘要:本次讲座,蒲子婧博士将深入探讨适应性采样的技术基础,工作原理及其独特之处。她将探索其核心机制,并着重介绍这些机制如何在各种研究领域实现强大而灵活的应用。

 

覃振东

现场应用专家,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个人简介:覃振东博士2010年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获人类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覃博士投身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工作,并在Illumina、Bionano Genomics以及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等公司担任技术支持专家,累计超过十年。在此期间,他长期致力于高通量测序、长读长测序以及高分辨率分子核型分析等技术的支持与应用。目前担任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的现场应用科学家。

演讲摘要:本次讲座,覃振东博士将介绍适应性采样技术如何通过灵活、易于定制的工作流程提供更快速、更丰富的洞察。他将重点介绍利用这项技术的关键应用领域和相关产品,以快速提供肿瘤学及其他领域的答案和新颖见解。

能对任何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