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死亡新应用:我国学者开发基于铁死亡的癌症诊断和协同疗法
来源:生物世界 2022-11-25 09:16
对于MRI,UF@PPDF通过动态T2-T1成像切换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的大小和致密度,实现了肿瘤的高分辨诊断。
由于高组织穿透力和空间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是使用最广泛的成像诊断方法之一。然而,现有的磁性铁基MRI造影剂主要实现横向弛豫性(T2加权MRI)的单一成像效果,这对于低分辨的组织和肿瘤部位难以实现显著的成像诊断。因此,开发提高诊断效果的智能磁性铁基MRI造影剂对肿瘤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动态可切换的MRI造影剂,可以通过特定的TME激活从T2到T1或从T1到T2的可切换MR成像,正成为高分辨率MRI的研究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课题组和北京科技大学姜建壮教授、王天宇教授合作,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期刊发表了题为:Modulated ultrasmall γ-Fe2O3 nanocrystal assembles for switchab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ferroptotic-chemical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的研究论文。
同时,UF@PPDFNPs在NIR-II照射下表现出高效的PTT效果,以及铁离子和Dox的控制释放,从而实现了铁死亡治疗,光热治疗(PTT)和化学治疗相结合的三功能协同肿瘤治疗。差异表达基因的RNA测序(RNA-Seq)分析也表明了这种疗法在癌细胞信号传导中的多方面作用。细胞呼吸和电子传输被显著上调,而表观遗传途径,包括染色质修饰和转录活性被严重下调,从而导致细胞凋亡。因此,UF@PPDF NPs为高效的深部肿瘤诊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UF@PPDF NPs的合成、动态可切换MRI诊断和铁死亡-PTT-化学治疗相结合的三功能协同肿瘤治疗。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秦燕研究员、骆健俊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姜建壮教授和王天宇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包产为本文第一作者。生物物理所薛蓉研究员和研究生毛伟为MRI测试提供了帮助;生物物理所骆健俊研究员和研究生张亦茗为RNA测序分析提供了帮助。生物物理所博士生赵遵岭等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生物物理所实验动物平台为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