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关爱月特别行动——别让头痛主宰生活,携手减轻社会疾病重负
来源:网络 2025-05-05 10:55
在很多人看来,偏头痛只是一种普通的头痛,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偏头痛不仅是反复发作的剧烈头痛,更是脑梗、焦虑抑郁的潜在推手,为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5月是“偏头痛关爱月”,为了进一步提升大众对偏头痛患者的疾病负担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偏头痛患者积极进行科学治疗,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承办、辉瑞中国支持的健康中国行动——偏头痛大众疾病认知教育和倡导项目,将围绕“别让头痛主宰你的生活”这一主题持续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摆脱反复头痛困扰,切实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被忽视的疾病真相:偏头痛患者就诊率低,疾病负担沉重
偏头痛不是普通的头痛症状,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据统计,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达9.3%,偏头痛的就诊率仅52.9%,正确诊断率更低至13.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李焰生教授表示:“许多人仍将偏头痛误当成‘忍一忍就过去的小毛病’,或依赖止疼药获得暂时缓解,这些误区不但耽误了就诊,还可能让偏头痛越来越严重,频繁服用止疼药还可能引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导致越吃越痛、发作越来越频繁,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让偏头痛患者处于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的‘失能’状态。”
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平均每年工作当量减少3.2~89.2天,约48.82%的患者在偏头痛各阶段均感受到日常活动受限。更危险的是,偏头痛还会增加卒中(脑梗)风险,相关研究表明,每周发作一次的偏头痛患者,卒中风险可达普通人的4.25倍。此外,偏头痛还与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存在共病关系,偏头痛患者的抑郁障碍患病风险是非偏头痛患者的2~4倍;偏头痛患者中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人数比无头痛者多5倍。
这些“看不见”的疾病负担和危害不断侵蚀着偏头痛患者的日常生活,由于对偏头痛疾病认知的欠缺,大量偏头痛患者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科学的诊治,导致患者不仅身心长期饱受折磨,还面临很多潜在、严峻的疾病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其危害已不容忽视,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止痛更需治痛,科学治疗助力偏头痛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
既往偏头痛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药物(如常规止疼药)以及特异性药物(曲普坦类药物等)两类,然而患者仍面临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偏头痛的治疗目标不应仅局限于“缓解疼痛”,理想的治疗目标应是让患者快速而持久地缓解头痛及其相关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尤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因长期服用止疼药而发展成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患者,应给予更科学、有效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偏头痛病因的深入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明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恺鸣教授分享道:“当偏头痛发作时,CGRP水平显著升高,会引发颅内血管扩张,并传递疼痛刺激,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目前已有创新靶向治疗手段,可以针对性地、有效地治疗偏头痛,并降低发作频率,为偏头痛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虽然偏头痛尚无法根治,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科学的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据悉,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建成了头痛中心/头痛门诊,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与支持。刘恺鸣教授也呼吁:“如遇反复头痛和偏头痛的困扰,应前往神经内科头痛门诊及时就医和接受规范治疗。”
偏头痛不仅是患者个体的痛苦,更是影响社会劳动力、家庭生活和医疗资源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提升偏头痛认知与就诊率、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合力攻坚的持久战,需要各界共同参与,从而为偏头痛患者实施更安全、科学、有效、创新的治疗方式提供更多助力,惠及更多患者,让千万患者摆脱“疼痛牢笼”,共同迈向“头痛无畏,生活有为”的健康未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