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HJ:超加工食品要命!万人10年随访,超加工食品摄入过量与心血管病史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38%有关

  1. 食品

来源:奇点糕 2022-01-16 10:09

我们身边真是太多重油、重盐、重糖、重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想要避开它们着实不易。所谓UPF,是指那些工业化生产,至少包含5种添加剂的食品。饼干、糖果、方便面、碳酸饮料都是典型的UPF。多数UPF营养价值低,能量密度高,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速衰老,还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






我们身边真是太多重油、重盐、重糖、重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想要避开它们着实不易。

所谓UPF,是指那些工业化生产,至少包含5种添加剂的食品。饼干、糖果、方便面、碳酸饮料都是典型的UPF。

多数UPF营养价值低,能量密度高,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速衰老,还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大量摄入UPF无异于雪上加霜。

近期,来自意大利IRCCS NEUROMED研究所的Marialaura Bonaccio携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刊文指出,有心血管病病史的人,UPF摄入越多,全因死亡(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越高。

与UPF摄入量<4.7%相比,UPF摄入量≥11.3%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38%(95% CI:0%-91%)有关,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升高65%(95% CI: 7%-155%)有关。

此外,他们还用模型评估了18种炎症、代谢、心血管和肾脏生物标志物在UPF摄入量与死亡关联中所起到的介导作用。

结果发现,胱抑素C(肾损伤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述关联,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的解释比例分别为18.3%和16.6%。

也就是说,有心血管病病史的人如果UPF摄入过多,可能会损害肾功能,进而增加死亡风险。

这样的结果可以说完全在意料之中了,只是美食当前,我们怎么可能一直保持坚定呢。

下面咱们来看看这项研究的具体情况,再给自己敲敲警钟吧。

2005-2010年,研究人员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意大利中南部地区的市政登记系统中随机抽取了24325名年龄>35岁,精神正常的人作为候选研究对象。其中30%的人拒绝参加研究,剩余人群组成Moli-sani前瞻性队列,用以探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这些人中有1320人自述患过心绞痛、心梗、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病或做过血管重建。除去饮食或死亡信息缺失和饮食或诊疗信息异常的对象,最终共有1171人作为UPF与死亡关联的研究对象。男性占比67.8%,平均年龄66.8岁。

招募阶段,研究人员用半定量EPIC食物频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过去一年的饮食情况,然后用NOVA分类法将188种食物按照不同加工程度分为以下4类:

(1)未加工或简单加工的食品(如:水果、肉、牛奶)

(2)加工过的烹饪原料(如:油、黄油、盐)

(3)加工食品(如:罐头、盐渍或糖渍的坚果、烟熏的肉类)

(4)UPF(如:冰淇淋、汉堡、巧克力)

研究选取第4类共22种UPF,计算UPF占每日总摄入食物质量的百分比,并将其分为4组——<4.7%,4.7%-6.9%,7.0%-11.2%,≥11.3%。

研究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0.6年。特定病因的死亡率由死亡登记信息评估,由死亡证明验证。

为评估中介效应,研究人员从既往文献报道过的心血管病或死亡的危险因素中选出18种生物标志物作为潜在研究对象,包括基线阶段抽血化验得到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100、脂蛋白a、胱抑素C、肌酐、胰岛素、C肽、维生素D、白细胞计数、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每天平均摄入132.0克UPF,占总摄入质量的7.02%,占总摄入能量的17.8%,以加工肉(18.3%)、蛋糕/派/油酥糕点(11.5%)、薄脆饼干/面包干(11.3%)和披萨(10.2%)为主。

UPF摄入越多的人,其水果、蔬菜、坚果、谷物和酒精摄入越少,单不饱和脂肪与饱和脂肪摄入量的比值越小,肉和肉制品的摄入越多。UPF重度消费者比一般人摄入了更多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及更少的纤维素。

随访期间,共有333人死亡,其中178人死于心血管病,114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80人死于癌症,75人死于其他原因。

与UPF摄入量<4.7%的人相比,摄入量≥11.3%的人的全因死亡风险升高38%(95% CI:0%-91%),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升高65%(95% CI: 7%-155%),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风险升高65%(95% CI: -4%%-185%)。

而且,UPF摄入量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即UPF摄入越多,死亡风险越高。由下图可以看出,当UPF摄入量超过10.7%时,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显着高于一般摄入水平(7.02%)下的死亡风险,当UPF摄入量达到15.4%时,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升高近50%。

研究未观察到UPF摄入情况与癌症死亡风险或其他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UPF摄入量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18.3%和16.6%)由肾功能(胱抑素C水平)改变来介导。

此外, UPF与全因死亡的关联还有13%要归因于心率的改变。

此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在一般人群中,UPF摄入增加与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而这项研究聚焦于有心血管病病史的高危人群,进一步验证了过量摄入UPF对健康的危害。

这可能是因为UPF多营养匮乏且含有大量饱和脂肪、添加糖和胆固醇,是典型的能量炸弹,摄入过多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再者,UPF还是添加剂(如:谷氨酸盐、乳化剂、亚硫酸盐)重灾区,食品加工过程特别是热处理还会形成新化合物(如:丙烯酰胺),这些物质也可能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7]。

加工过程导致的食物结构的改变还可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代谢,引发炎性疾病。

既往毒性实验发现,食品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具有肾毒性。这与该研究发现的肾损伤标志物——胱抑素C水平的中介效应不谋而合。

该研究的几点局限包括样本量较小;只在基线阶段调查了一次饮食情况,无法反映其动态变化对结局的影响;饮食情况是自报的,可能存在回忆偏倚;观察性研究无法得出因果关联;亦不能排除未测量因素残余混杂的影响。(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