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植物所 2020-11-21 21:22
植物性状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植物生物量是重要的生产性状,其分配模式是植物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目前对决定植物各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生态机制仍有争议。最优分配理论认为,植物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可获取更多限制性资源的器官以促进生长,因此生物量分配会对环境中资源的可利用性做出响应;异速分配理论认为,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与环境变化无关,是仅与植物大小
植物性状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植物生物量是重要的生产性状,其分配模式是植物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目前对决定植物各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生态机制仍有争议。最优分配理论认为,植物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可获取更多限制性资源的器官以促进生长,因此生物量分配会对环境中资源的可利用性做出响应;异速分配理论认为,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与环境变化无关,是仅与植物大小有关的幂函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黄振英研究组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Johannes H.C. Cornelissen合作,通过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大范围采集蒿属(Artemisia)植物,在区域尺度上检验叶、茎、根间的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发现,叶、茎和根之间存在较强的异速生长关系。但是,控制异速生长的影响后,器官间的生物量比率并不响应气候或土壤环境梯度的变化。研究表明,蒿属植物器官间的分配模式更符合异速分配理论,即在区域尺度上,植物倾向于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特定的异速生长关系,而不是根据环境变化而直接调整各器官间的生物量分配。研究结果为理解区域尺度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新认识。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Ecology上。植物所黄振英研究组硕士研究生刘溶为论文第一作者,植物所副研究员杨学军和研究员黄振英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 (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